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向产业再生机构提出支持申请 / 日本流通业盟主大荣企业面临解体危险
日期: 04年10月4期

  本报讯 10月13日,大荣(DAIEI)集团社长高木邦夫正式向“ 产业再生机构”提出了支持申请,放弃了以民间为主体,自主经营、重建大荣的主张。以此结束了近3个月围绕大荣债权处理问题。“ 产业再生机构”、大荣及主力3银行三者之间的纠纷。
  大荣于1957年以“大荣药品工业”起步,逐步扩大规模,内涵超市、保险、不动产、情报通信、体育、旅游、饮食、物流、印刷等业,盛期雇员达26000人。发展成大规模的集团企业,成为支撑日本商业经济的动脉之一。但是进入90年代,随着泡沫经济的崩溃,经济低迷,再加上企业内部管理不当,造成巨额赤字。
  新任社长高木邦夫为缩减赤字,重振大荣,2002年8月提出了“经营再建新三年计划”,并从UFJ银行、三井住友银行、瑞德corporate主力三银行得到了放弃总额达5200亿日元的债权的承诺。在2004年度初拟定的三年再建计划中,再一次向主力三银行申请通过放弃债权等途径获取3000亿日元的援助,并从投资企业导入1000亿日元的投资,实现压缩赤字。对此,内阁金融相竹中平藏8月4日在谈及大荣集团以追加金融援助、实现复生的做法时指出,大荣应该拿出透明性高、受到市场好评的重建计划。其中要考虑到利用由官民合办的“产业再生机构”的力量,拿出从根本上实现企业再建的具体方案。
  对此“产业再生机构”积极响应,很快制定出大荣再建计划。其中规定让主力三银行放弃4000亿日元债权的同时。由“产业再生机构”出资1000亿至2000亿日元,并从民间投资企业招募投资。以此为前提,如果大荣一方有正式申请,“产业再生机构”将派出由专家组成的查定团进入企业核查资产。急于处理大荣集团巨额债权问题的主力三银行,对此案表示支持,以减轻过重的金融压力。
  但是,大荣却极力反对,认为如果“产业再生机构”介入大荣再建事业的话,大荣有可能会失去企业经营自主权,甚至会导致企业自身的解体。因此坚决反对“ 产业再生机构”的介入。并提出,在得到主力三银行放弃4000亿日元债权承诺的同时,另一方面从民间投资企业导入1000亿日元的投资等内容的方案,以缓解金融危机。大荣抱有排除官方干与,坚持以民间为主体,自主经营、重振企业的目的。
  其结果,围绕“ 产业再生机构”介入与否问题,主力三银行、大荣、“产业再生机构”三者之间意见对立激化。这给日本社会及经济界带来了混乱。
  但是大荣的经营状况并没有改善,相反2004年9月的销售额与前年同月相比减少2%-3%。进入10月“ 产业再生机构”对大荣企业正式提出警告,如果大荣对本机构的资产核定仍取不合作的态度,将采取停止预定对大荣经济援助的措施。8日主力三银行负责人会见大荣社长高木邦夫,敦促接受和合作“产业再生机构”的资产核定工作。否则三行对4000亿日元金额援助一项不能协力。并规定期限,要求在本月12日下午3点止,给予正式答复。
  10日,处于压力中的高木社长访经济产业省,与中川昭一经产相会谈。在会谈中,高木同意协助“产业再生机构”的资产核定工作,但是对三银行所提出的“回答期限”一事,称需要董事会的协商,没有明确答复。11日大荣临时董事长会召开,决定坚持以民间为主体、自主经营、重振大荣的既定方针。但是,事态突变。13日下午高木先后向“产业再生机构”和中川昭一经产相答复,放弃原有的主张,同意接受“产业再生机构”介入的要求。15日,高木宣布引咎辞去大荣社长职务。
  耗时近三个月、围绕大荣企业集团的债权问题的纠纷,在“产业再生机构”和主力三银行的压力下,以大荣降伏而划上了句号。这是小泉内阁在经济改革中处理不良债权难题的一大突破。今后,随着“产业再生机构”介入及资产核查的结果,大荣企业的规模会大幅度缩小、经营项目也将更新、甚至会失去自主经营权。大荣面临着被瓜割,被解体的局面。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53/8422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