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晚,小泉第二次改组的内阁正式亮相。引人注目的是,新设立的邮政民营化大臣由经济财政大臣竹中平藏兼任,总务大臣麻生太郎、财务大臣谷垣祯一留任。执政三年半,一向以“ 改革优先”自诩的小泉,试图通过内阁改组,营造将实现邮政民营化置于改革的最优先的位置,以及推动“三位一体”的改革的务实性的改革阵营。但由于小泉经济改革将面对诸多新的课题,要想实现其改革的初衷恐怕不会那么一帆风顺,原因如下。
一是邮政民营化基本方针制定后将面临一改再改的命运。邮政民营化是小泉启动第二次改组内阁的一块金字招牌。日本政府在9月举行的临时内阁会议上已经正式通过了邮政民营化的基本方针。但是围绕着邮政、邮政储蓄、简易保险和窗口服务等是否被设立为四家子公司的问题,一直存在着严重的意见分歧。
由于日本的邮政系统同时担负着金融系统的功能,在民营化以后,邮政系统将与民营金融机构处于同样的竞争条件,邮政储蓄和简易保险将失去日本政府的支持。如果日本邮政实行民营化后出现亏损,日本政府有可能要投入财政资金,造成实际上的税收负担。在片面追求利润之余,也可能出现邮局服务水平下降的现象。此外,日本邮政民营化将催生出一个巨大的民间金融机构。金融界人士指出,这会对民营金融业造成很大的压力。
邮政民营化是历年来日本政坛争论的焦点。在各党派的争执中,民营化以后的组织形式和服务细节并不是十分地鲜明。这项被小泉所重点布置。并宣称其为“明治以来的大改革、改革的中心”的改革,有可能在基本方针制定以后也要面临一改再改的命运。最终能否成功目前还是一个未知数。
二是稳定金融体系的对策难以给市场更多的期待。作为稳定金融体系的一项对策,日本经济财政大臣竹中平藏提出,在明年银行存款制度解禁前,加速不良债权的处理。
2002年10月,竹中平藏制定了包括不良债权处理对策的“反通货紧缩综合对策”。设定了到2005年3月大银行不良债权的比率减少一半的目标,确定了在严格审查的基础上注入公共资金的的方针。在金融厅的压力下,日本的金融界开始加速对不良债权的处理。目前,大银行不良债权的比率已由当时的8%左右,下降到5%左右。此后,2003年5月,对自有资本严重不足的理索纳银行集团注入了近2万亿日元的公共资金。同年11月亦决定将足利银行临时国有化。通过实施该项对策,只能在表面上稍微加快了银行处理不良债仅的步伐。遗憾的是,这项综合对策没有能够给市场以更多的期待。
接下来所要面对的课题是地方银行问题。金融厅出于对地方经济的种种考虑,并没有为其设定消减不良债权的具体目标。加速重组、注入公共资金、强化金融机构的机能,也并未让地方银行收到明显的成效。地方金融机构能否跨越银行保险制度全面解禁这道难关,恐怕今后才是真正的考验。
三是地方税款返还制度的改革迟迟没有到位。“ 三位一体”改革是指减少资金补贴、转移税源、地方税款返还。其主要目标是,到2006年用3年的时间内削减资金补贴4万亿日元左右。移交给地方政府的税源将力争达到资金补贴削减额的八成左右。具体来讲,就是把现在由中央政府增收的部分税源移交给地方政府,改革对地方政府的税收分成制度,以及国家削减对地方的财政补帖,进一步放宽对经济活动的限制,改革社会保障体系,加大金融改革的力度,力争尽快解决金融机构的不良债权问题。
尽管日本政府的积极姿态在客观上对减少资金补贴、转移税源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地方税款返还制度方面的改革却迟迟没有到位。日本总务省希望地方税款返还数额能够维持在上年的水平上,而日本的财务省连续两年都要求大幅度削减。日本政府与地方围绕着地方税款返还制度改革方面的争论将成为今后的一大焦点。日本政府可能会陷入如果削减幅度过大地方就会产生逆反心理,而削减幅度过小就无法控制地方财政支出的两难境地。
小泉经济改革面对新课题 / ◆ 马玉安
日期:
04年10月3期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54/8313
Copyright© 中文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