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侯蕾
8月26、27两日,“鉴真大师渡日纪念.逆渡航日中青年交流活动”的事前研修会在奈良唐招提寺举行。本活动旨在通过日中青年的相互交流而增进彼此理解和加深友情,促进日中政治关系的友好发展。
这次为纪念鉴真大师而举办的日中青年交流活动,面向日本全国进行募集,从中选出了25名日本大学生(院生),以及6名中国留学生共计31名学生,与实行委员数名将于9月9日从大阪港出发,乘坐“新鉴真号”游船到达上海,进行为期8天的访问活动。在海上航行期间,组织学生研修和学习,到达后将参观扬州大明寺,游览宁波、南京、杭州、上海等地。期间还将访问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并和在校大学生进行专题讨论、游戏、特长、兴趣等多方面的交流。
在踏上中国之旅前,8月26、27日两天在奈良举行的研修会开启了日中青年交流活动的序幕。26日下午31名参加大学生在奈良青少年会馆集合,在进行了自我介绍后,听取了本次活动的概要说明、日程安排和任务分担。27日前往唐招提寺,聆听松浦俊海长老对唐招提寺和鉴真大师的介绍,然后参观寺内,午后还参拜了药师寺。
本次活动由“鉴真纪念.日中青年交流计划实行委员会”主办,国际交流基金、福冈县、外务省、中国大使馆、唐招提寺、江苏省政府等团体、组织后援。还得到了日本诸多企业、个人、中日友好人士的大力支持。
2008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三十周年,还是“中日青少年友好交流年”。两国青少年在文化、环保、科技、媒体、影视、旅游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交流活动。今年5月国家主席胡锦涛访日的暖春之旅,以及在四川大地震中日本政府和国民表现出的深情厚谊都为两国关系的改善注入了温暖的春风。然而现实世界里,仍有诸多的因素绊住了两国关系友好发展的脚步。
中日两国的友好往来源远流长,回顾过去两千年来的中日交流,唐朝无疑是中日关系友好的顶峰。更多了解那个时代的交流或许会成为解开我们今天困难大门的钥匙。唐朝的鉴真大师可以说是中日交流史上最具光彩的存在。距今1255年前,扬州大明寺的鉴真大师排除重重困难,百折不挠,五次东渡日本失败后,在遭受了双目失明的沉重打击下,仍然意志坚强,终于在第六次东渡时成功抵达日本,并在古都奈良创建了唐招提寺。把唐朝的文化全面地介绍给日本,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书法、工艺技术以及医药学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