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特派记者欧阳乐耕
8月8日下午16时30分,空气潮湿闷热。我与一些零星观众,第一时间进入鸟巢。在夏日午后的阳光中,我看到9万多的座位上摆放著北京奥组委送给每一位观众的“红礼包”。我打开这份“礼包”,看到里面用中、英、法3国文字印制的节目单,精美的折页上写著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的祝词——这是我平生见到的最漂亮的节目单。祥云图案的丝巾、印著“福娃”的拨浪鼓,让我想到远在日本的家人,也算替他们收到平生最珍贵的礼物。
下午17时40分,场内已坐满7成观众,来自中华大家庭的56个民族开始了暖场歌舞表演。节目中,有来自台湾的、香港的,也有西藏、新疆的。坐在我身边的许多欧美观众,开始拼命拍照。我真担心他们这样拍下去,到真正开场时,照相机可能会没有电了。
傍晚18时45分,鸟巢已经全部坐满。19时开始,吴大维、周瑛琦等主持人开始教我们观众如何与开幕式互动。就在一片热闹的笑声中,两列人马悄然进场,2008面形似大鼓的打击乐器缶已经占据了场地中央。
19时59分,全世界屏息以待,静默、闪动。2008名古装勇士击缶而起,变幻交错,石破天惊。盘古开天地的念头,瞬间冲进我的脑门。我周围的观众操著不同语言,挥动著不同颜色的手臂,狂叫著倒计时的数字。一场无与伦比、美轮美奂的奥运开幕式,一场全人类共享的圣典开始了。
孔子的三千弟子手捧竹简入场,齐声吟诵“四海之内皆兄弟”。全场掌声雷动。
活字环节的“和”字,一定触动了天下苍生。我注意到布什、普京、福田康夫等所组成的各国元首“团队”,他们都在这个全世界关注的舞台上展示自己的另一面,轻松谈笑、互动拍肩,而胡锦涛和罗格则在稳重中一直在细谈什么。全场9万观众已成为一个整体,化为繁星、化为和平鸽、化为祥云……
运动员进场时,我发现日本运动员都手拿中日两国国旗,许多日本女运动员,还激动地跑到中国国旗的旗杆下,触摸旗杆。我的内心充满感动,只有长年在日本生活过的人,才能理解日本运动员对中国历史的悠久、中华文化的伟大所抱有的景仰之情。在地球村的时代,我看到了欧盟的影子,身边的英国人、法国人或是荷兰人都对来自欧盟的运动员报以最热烈的掌声;中国观众则对中华台北、中国香港、新加坡的运动员给予热烈的掌声。“语言是一个民族生存的家园”,正是语言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因,也正是方块字打造了奥运开幕式上东方古文明的金字塔。日本、朝鲜、东南亚,汉字国家的文化基因,让亚洲兄弟与欧洲兄弟、美洲兄弟们相拥相携,体现出中国文化大国的影响力。
中国队压轴进场,全场响起了雷鸣般的“中国加油”口号,持续了十几分钟。我看到周围老外们满脸的惊讶,他们还是想不明白吗?中国人的爱国热情,如此真实地展现在他们身边。西方某些媒体不断地抹黑中国政府,连我登机回中国时,都对新疆的恐怖事件抱有很大担心。
但是,今晚的鸟巢晶莹璀璨。在李宁像夸父追日一样点燃奥运主火炬时,那500米巨幅的全球圣火传递,让我热泪盈眶。我们在海外的侨胞,保护圣火支持北京的付出,在此时得到了回报。中国人用坚毅、用汗水、用生命,让世界见证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