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局势的发展,使袖手旁观的民进党有被边缘化之势。在压力之下,民进党主席蔡英文日前表示,民进党不排除与大陆做辅助性、一般性的沟通,但她表示,两岸主要沟通对象应该是政府,政党不能越俎代庖,而且不希望在沟通与交往时,要民进党接受“一个中国”、“九二共识”等前提。
蔡英文这一番话试水味道很浓,是有心与大陆接触的表白。但是,蔡英文又担心受到支持者的反对与制约,特别是深绿支持者对她的意见也未必认同。蔡英文要扭转民进党的大陆政策,还缺乏足够的胆量与智慧。
马英九上台后,两岸经贸交流速度加快,尤其台湾各县市首长都希望自己的辖地尽可能快、尽可能大地享受两岸交流的红利,即便是民进党当家的县市也是如此,民进党籍的云林县长苏治芬,日前便率先登陆前往北京,推销云林的农产品。
台湾经济每况愈下,政客们都深知,如果仅仅依靠岛内的市场,台湾本地的经济很难再有第二春,只有依靠大陆庞大市场,台湾经济才会节节高升。明年岛内县市长进行改选,如果现任的这些县市长们未能交出一份合格的执政成绩,尤其是让民众荷包鼓一点,恐怕都很难过关。所以,苏治芬为了明年能够连任,在民进党内敢第一个吃螃蟹,率先登陆。
瞻前顾后固守绿盘这种现象今后只会愈来愈多,形势比人强,再高樊篱都难以抵挡市场经济的洪流。与其以螳臂当车之势阻止,倒不如因势利导,水到渠成。这也正是蔡英文表示,民进党不排除与大陆做辅助性、一般性沟通的原因所在。
不过,蔡英文也认识到,民进党的大陆政策不能完全与国民党一样,否则,民进党很难在未来的选战中标奇立异。两党目前在台湾政治,除了两岸政策的分歧外,其他几乎都一致,尤其是民生问题更高度融合。民进党若在两岸政策上急转弯,等于确认了国民党两岸政策的先发优势,也会使党内支持者不满,特别是深绿民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