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杨文凯)由特定非营利活动法人言论NPO和中国日报社联合主办的“第四届东京—北京论坛”,将于9月15日—17日在东京四季饭店椿山庄举行。届时,来自日本社会各界的精英人士和有识者60馀人,以及由50馀位政、官、财界和媒体人士组成的中方代表团将共同与会,针对中日关系的各种领域和问题展开讨论。本次论坛将有500馀人参加,其中200名参加者来自社会公开募集。
7月30日,主办方召开了记者发表会。日方实行委员长、富士施乐取缔役会长小林阳太郎,实行副委员长、7银行社长安齐隆和全日空会长大桥洋治,运营委员长、言论NPO代表工藤泰志,企画委员长、政策研究大学院大学副校长白石隆,副企画委员长、庆应义塾大学法学部长国分良成教授等出席了记者会,介绍了第四届论坛的基本情况。
据介绍,“东京—北京论坛”起源于2005年夏天,由言论NPO、中国日报社和北京大学共同创设。为应对2005年春天中国发生反日游行、中日关系陷入僵持的局面,有关人士建议搭建一个平台,让中日间的课题能够正面碰撞、双方互相讲出内心真话。为此,在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对外友协的全面支持下,“东京—北京论坛”这个民间的公共外交舞台应运而生,且自我定位成区别于纯粹官方与民间的新交流管道。由此,中日两国的有识之士、政治家、财界人士、媒体关系者等,每年夏天大聚首,分别在北京和东京举行论坛会议,为期10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8月在东京召开的第二届论坛,成为推动外交停滞状态的中日关系走向改善的重要历史性会议。此后,安倍政权诞生,中日两国相隔5年重新开启首脑会谈。
第四届东京—北京论坛为期3天:第一天举行全体会议;第二天举行午餐论坛和分科会议;第三天举行全体会议,发表共同声明,会见记者。本届论坛的新举措是首次开设“午餐论坛”,以日本有代表性的有识者为对象,举办记者会见方式的“午餐论坛”,请中国政府代表讲解北京奥运会之后的政治发展前景和经济运营状况。另外,分科研讨会将分环境、粮食、地方、安保、经济、政治、媒体等七个领域展开。其中,粮食分科会和地方分科会是应对当前形势而新设立的交流平台。
在7月30日的记者发布会上,日方主办者指出,该论坛从日中关系低迷的2005年起步。虽然两国政府已开展了对话,但并不充分,日中关系碰到任何不测事态,都有再变恶的可能,这使论坛这样的对话渠道不仅有存在价值,更有扩大的需要。论坛是交流的平台,更是双方传递信息的渠道。在当今世界局势面临困难的情况下,日中两国都不能逃遁。日中合作不仅是两国间的问题,更会对世界全体产生作用。主办方呼吁媒体支持、网络支持、舆论调查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