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江泽民辞职不会使中日关系有大改变 / ──访冯昭奎、金子秀敏等中日关系专家 / ●本报记者 张石
日期: 04年10月1期
  泽民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辞去军委主席职务以后,本报记者就胡锦涛全面掌权后中日关系的走向等问题,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冯昭奎与北京大学教授,一位不愿署名的日本问题专家。他们都认为,在江泽民辞职后,中日关系的走向不会有明显变化。
  冯昭奎说,从胡锦涛和河野洋平的谈话中可以看出,胡对中日关系是双管齐下,就是历史问题要坚持,中日关系要发展,发展中日关系,符合中国国际战略的大局。我们不能只讲日本侵略中国的一个历史,而是要讲三个历史——二千年的友好交流史、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恢复邦交以后共同发展的历史。
  中日关系能有今天这种局面来之不易,前辈们有时还是冒着生命危险的,如田中角荣访中前,日本右翼就威胁要杀他。从现在日本方面来看,自民党内的亲中派和知中派还不少,如河野洋平是亲中派,福田康夫和额贺福志郎最近成立了“ 中国研究会”,外务省的知中派也不会消亡,执政党中还有公明党,民主党和自民党也不是没有区别,如民主党党魁冈田就明确表示反对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社民党虽然变小,但还是中国的老朋友。因此,在日本和平主义还是主流。日本老百姓也都希望和平,而和平主义是天然的知中派,和平的力量终究会使中日间着眼长远,深化交流,扩大合作。
  胡锦涛与河野的谈话,和他在对外使节会议上的讲话是一致的,说明他在学习邓小平的外交思想。靖国神社问题在中日间形成死结,但也不是没有办法解决,如我们可以不以小泉个人为对手,不让政治关系的冷淡影响中日关系其它方面。小泉的靖国参拜问题虽然不能低估,但也不能因此就说他是反中派,他在台湾问题上一直是很慎重的。小泉在日本历代首相中最亲美,这种外交路线是有偏差的,但亲美并不一定反华,因为中美关系并不是对抗的关系。
  四中全会以后,我们觉得中国有关中日关系的原则更清楚了,就是既要坚持以史为鉴的原则,又要重视中日友好的大局。
  北大教授、一名中日关系专家则说:中日关系中矛盾比较多,谁上台,谁下去,改变中日关系的可能性不大,中日关系走到今天也不是一、两天的事了。从复交以后,第一个十年很好,那时日本很重视中日关系,因为那时日本需要能源和市场。当时日本之所以着急和中国复交,与当时的美国因素有很大关系。如1971年7月的尼克松冲击,当时尼克松要用“ 绳子换绳子”──就是把冲绳归还日本,而日本主动减少对美国的纺织品进口。当时的佐藤首相对美国方面说:明白了。但他回去以后换了三届通产大臣,仍然无济于事,日本业界的抵抗很大。美国尼克松开始惩治日本,首先是实行黄金和美元脱钩,使日元一下从360元兑一美元上升为308元兑换一日元,然后还提高了进口税。第二次冲击就是尼克松闪电访中,对日本实行越顶外交。第三次冲击就是中东石油危机的冲击。这些因素使日本在当时急于和中国搞好关系,那时日本很需要中国的原油和市场,那时的贸易额不到120亿,中国出超60亿,中日开始经济摩擦,那时的教科书问题、历史问题,都是经济摩擦的表面化。
  90年代以后,日本在这两方面的需求都不存在了。首先中国成了石油进口国,再一个就是中国变成了世界工厂,面向全世界开放,无需特意“ 搞好关系”。现在中国非常需要日本的汽车,但日本担心过不了几年中国就很快赶过日本。现在日本爱媛县造船的订单已预定到了2008年,但过不了几年,中国造船业就会超过日本。现在中日间在能源方面竞争得也很厉害,中国刚刚和哈萨克斯坦签订了石油管道协定,川口大臣就去那些国家,答应帮助他们把铁路修到印度洋,以向日本运送石油。中国去修湄公河,日本就去建东西走廊,春晓油气田开发了十几年,日本也不说话,偏偏现在说话,在亚洲杯问题上也是小题大做。
  日本现在的动机是中国可以发展,但不能发展太快。现在中日间的民族主义情绪都在上升,而且互为发泄民族主义情绪的最佳对家。因此,从中日的具体情况来看,两国的恩恩怨怨与经济发展有关,更和经济反差有关,不是十年八年能解决的,无论谁上台,都不可能马上扭转。
  另外,本报记者就江泽民辞职后的中日关系走向,采访了《每日新闻》论说委员金子秀敏,他发表了如下见解。
  日中关系的基本状态不会改变。日本有人认为:江泽民是反日的,而胡锦涛是日中关系的改善派。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因为中国所说的历史认识问题,不是靖国神社问题,而是甲级战犯是否平反的问题。中日关系的改善,必然要解决历史问题,历史问题不解决,马上想改善关系是很难的,中国所说的历史问题并不是靖国神社问题,如果这样,不就是把日本人都看做敌人了吗?中国希望的是甲级战犯分祀,或是制定出首相在任中不参拜靖国神社的规则。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42/8046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