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怪不怪?学校报了三个学生参加抗震救灾优秀生评选,批下来还是三个,但其中一个学生换了人。”汶川县威州中学高三学年组组长李军说,这名替代者小文根本不能算是威州中学的学生,因此校方对他出现在抗震优秀生名单中,感到震惊。
威州中学当时上报的三人是高二学生王海龙、高三学生张强、李灏,州教委下发的威州中学入选名单中,前两者当选,李灏被小文取代。而该校很多师生并不熟悉小文。
小文是谁,威州中学教师邱盛祥第一个向校方进行了解释。“小文来我班上借读的时间是6月5日,20天后离校,模拟考试化学最低得过20分……”邱盛祥说,小文是校领导介绍来借读的成都学生,成绩中等偏下,入班前没有按正规手续登记。其次,被选上抗震优秀学生后,面对大家的质疑,这名腆的学生曾私下对自己说,父亲把他搞成抗震优秀学生“有点过”。
威中高三学生黎亮等人,见有记者来威中采访就会拉著记者,讲述同学李灏的委屈。“李灏用命换回来的荣誉为啥就让人给替代了,看看这个我就感到不平。”黎亮说话时会晃动手腕上已发黑的黄丝带。他说,这个黄丝带是地震后李灏作为威中高三抢险队队长,发给大家的标志。
黎亮说,戴著丝带和见证了丝带产生过程的学生至今仍想不通,为啥小文能顶替震后数次冲进危楼抢物资、馀震中仍爬在铁杆上给大家搭帐篷的队长李灏。
“把自己的口粮分给了女生,李灏舔了几天方便面油包就乾粮。”另一高三学生说,李灏的抗震救灾事迹,大家有目共睹,但小文是谁,同学们都不知道,李灏落选后很多学生都感觉“胸口被戳了一个大窟窿”。
“大家都想不通,那就联名告。”威中高三学年组组长李军说,小文入选后,学校当即向县教育局汇报了此事,为此有200馀名师生写了联名信进行举报,要求严查。
当地教育官员认为,小文的材料有部分夸张之处,但写得很详细,所以更引人注意也就容易选上。
“查来查去,全都变了,说小文落户威中的公布结果是笔误,正确的学校应该是威州民族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为李灏递交材料的老师说:“到现在还想不通,为啥威师附小能以小学的名义推荐高中生,更何况小学的校长是小文的父亲。”事实上在调查组本身部分核心成员对此次的评选也抱有不同看法。朱高琴作为汶川县教育局的党组成员参与了整个事件的调查。
“我个人认为,如此奖励小文这样表现并不突出的学生,似乎有些过重。”据朱高琴介绍,在各校选送抗震事迹时,县里见过小文的材料,因大家一致认为表现平平,所以并没有上报到州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