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在东京和大阪同时开始的“IPTV杯卡拉OK大赛”,一直到今年8月底的每周周末都有预选赛,最终决赛将于今年秋天举行。现在,日本各地卡拉OK迷们纷纷踊跃报名参赛。
大阪赛场位于大阪日本桥上海新天地卡拉OK店“上海滩”。这里的比赛气氛非常火热。目前,参赛者中最年少的是一位14岁的小女孩。别看她年纪小,甜美的嗓音和扎实的唱功,令在场大人们著实叹为观止。
预选赛内容是中文歌和日语歌各一首。选手们拿出各自“成名歌曲”百家争鸣。参赛的选手有的喜欢唱最新的流行歌曲,有的擅长唱怀旧歌曲,无论什么样的歌,都能看出他们都经过认真准备,歌唱水准和表演水平都很高,评审员们在评分时大伤脑筋。
参赛选手留学生王小姐说,“刚来日本读语言学校的两年从未唱过卡拉OK,这里的中国卡拉OK太少。还有就是想唱必定要一群中国人一起,这在国外也是不容易的。直到有一天朋友约我来到大阪上海新天地上海滩,我才知道大阪有这么一个能让我一展歌喉的地方。这次IPTV卡拉OK大赛也给我一个‘放纵’的舞台,我不奢望拿奖,只希望认识更多的华人并与他们沟通了解”。
参赛选手张女士说:“出来的这几年,流行歌曲对我来说是个空白,都不会唱,很是落伍。虽说现在资讯发达,网上也可以下载最新的流行歌曲,但是来日本后都挺忙,加上脱离了国内的环境,不能真的紧追流行。我1998年秋天来日本,连周杰伦的歌都没有听过,错过好歌无数。有人说那还不好办,回国就直接学最新的。可是即使我学会不少流行歌曲,也感觉是苍白的,不带任何回忆的,没劲。参加IPTV杯卡拉OK大赛听到有人唱老歌,这让我想起了从前。”
“长江后浪推前浪”,丹丹就是IPTV杯卡拉OK大赛预选赛上一股迅猛的“后浪”。丹丹是个嗲嗲的小女生,今年刚来日本,情歌唱得十分有味道,不仅嗓音甜,动作也很到位,只见她扭动著腰肢,轴承一般,眼神乱飞,电光四射,十分性感。她说:“在中国学日语时就爱上日本歌,安室奈美惠是我的偶像。我唱歌的不少动作都是看DVD跟她学的。”
郭先生回忆起过去的生活有几分怀念,“第一次去唱卡拉OK,是在国内上大一的时候。那时卡拉OK刚开始在北京流行,还是一样很新鲜的东西。一个周末的晚上,我另外三个同学很兴奋地跑到校门附近的一家新开张的店。推门进去,满满一屋子人,密密麻麻地挤在那儿,把个电视围得水泄不通,喇叭里放著刺耳的音乐,屏幕上闪著花花绿绿的画面,一切都显得闹哄哄的。再后来,上了班,开始赚钱了。逢周末,便会约上几个狐朋狗友去吃饭喝酒唱歌。因为经常出差,每到一地便会被当作贵客一般招待,不仅顿顿有好酒好菜好饭,而且晚上还常常被拉去卡拉OK包厢逍遥。所以慢慢的,卡拉OK于我便如生活中的油盐酱醋一样变得十分稀松平常了。再之后,我漂洋过海来日读书,生活一下子变了样,读书和科研成了我的所有和全部,夜夜笙歌的日子渐渐地离我越来越远。如今在异国他乡能和同胞聚在一起唱卡拉OK,心情一下子回到了从前。”
关西地区第3次预选赛,共有18名选手参加了比赛。评审员里有一位艺术家,他就是中日文化艺术家交流协会会长李凡先生。由于参赛的选手水平参差不齐,有的词没背下来,有的紧张,有的看到现场布置正规,比赛气氛浓厚想放弃,但我们的评审员李凡先生为了不埋没一个人才,使每个参赛选手都能正常地发挥自己的水平,对每个选手都在严格的评审之后还鼓励选手们不要轻易放弃,从形象、用气、乐感到感情的投入等方面进行了非常专业且幽默的评判。比赛结束后选手们都不愿让李凡先生走,向他提了很多专业问题。整个比赛现场从开始到结束一直充满著紧张、专业、并偶尔幽默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