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沈永康
最近,杭州市提出了以“城市有机更新”为主导,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以文化创意产业为基础,以提升原住居民生活品质为目标,以“和谐创业”为动力,以“农居SOHO”为特色,把杭州打造成“中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的方案。
文化创意产业是21世纪新兴朝阳产业,是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形式、新载体、新动力。目的是要以“城市有机更新”为主导,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以文化创意产业为基础,以提升原住居民生活品质为目标,以“和谐创业”为动力,以“农居SOHO”为特色,把杭州打造成“中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
目前,杭州市政府设立文化创意产业专项基金,每年注入资金1.52亿元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财政扶持。据悉,该方案是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国平在高新区(滨江)白马湖地区调研时提出的。
文化创意产业是以创意为核心,以文化为灵魂,以科技为支撑,以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为主体的知识密集型、智慧主导型战略产业。它不仅能创造出无穷的新产品、新服务、新市场、新就业机会、新社会财富,而且能极大地提升产业能级。根据杭州实际情况,结合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大势,杭州市委、市政府决定把信息服务业、动漫游戏业、设计服务业、现代传媒业、艺术品业、教育培训业、文化休闲旅游业、文化会展业八大行业作为突破口,把西湖创意谷等十大园区作为平台,加快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
作为创意产业中心的孵化地——杭州数字娱乐产业园,至今已吸引了67家数字娱乐类企业进驻园区。企业涵盖了数字娱乐软件开发、动漫产品制作、娱乐网站经营、衍生产品及服务经营、手机短信、VOD点播等娱乐增值服务,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产业链结构。
2006年园区企业创税1324.68万元,2007年创税1867.7万元,同比增长41%,2008年1-5月园区创税924.3万元。目前园区内企业总注册资金超过3.22亿元,吸引相关专业技术人员2000馀人,其产业和规模在业界有“西湖创意谷”之美誉。
为了更好地扩大数字产业规模,产业园加大了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的技术交流,围绕数字娱乐产业链扩大产业集群。在产业特色上创建一系列的原创中心,充分发挥地域文化环境,依托中国美院的人才基础和学科优势,积极发挥原画创作;同时,利用周边现有的学院氛围和西溪文化独有的水乡资源,吸引众多的编剧和网络创作者打造内容创作。
在衍生品拓展方面,园区通过出政策,加强交流,进一步激励企业探索新途径开发周边产品,同时,创建产品交易市场,发挥年轻消费群体的优势,鼓励特色交易和连锁交易。
到2010年,杭州将实现产业实力提升、产业特色初现、产业集聚加快、创新能力增强、创业环境优化、人才资源集聚、品牌效应显现、产权保护加强、公共服务完善的目标;到2015年形成产业规模巨大、产业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大、文化品位较高、创业环境一流、专业人才聚集、知名品牌众多、产权保护严密、公共服务完善的文化创意产业群,把杭州打造成以文化、创业、环境高度融合为特色的“国内领先、世界一流”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打响“创意杭州”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