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石)日本内阁官房长官町村信孝5月30日上午召开记者会正式宣布,日本政府决定暂不派遣航空自卫队运输机向中国四川地震灾区运送救援物资,他表示“这是顾及到中国国内部分人士对此持谨慎态度”。
当天下午,町村在记者会上又称,日本将向中国四川大地震的灾民追加价值相当于5亿日元(约合3300万元人民币)的援助,包括将于本周早些时候用民间包机运送1200顶帐篷前往灾区。
此前日本许多媒体都报道说,中国政府于5月27日通过日本驻华使馆武官,向日方提出了进一步实施追加援助的请求,并希望日方能够利用民间也包含自卫队的飞机把紧急救灾物资运抵中国。爱知县小牧基地正准备用3架航空自卫队C-130大型运输机将陆上自卫队的几十顶帐篷和数千条毛毯运往中国,但是官房长官町村信孝在29日上午的记者会上说:“政府内部还没有得出结论。”
5月12日地震发生后不久,日本方面紧急和中国方面联络,提出了四项日本援助方案供中方研究:(1)资金援助;(2)物资援助;(3)派遣紧急援助队;(4)派遣医疗队,同时加上了“是否可以派遣自卫队”的建议。据说日本方面对此期待很大,因为这不仅可以救助灾民,还有很大的政治意义。从江泽民时代到现在,中国一直指出,日本自卫队离开本土进行PKO等维和与救援活动“是个敏感问题”。1991年5月,当时的总理李鹏针对在海湾战争后日本派遣自卫队去波斯湾扫雷说过:自卫队离开本土是个敏感问题,日本应该力求不使中国和亚洲人民联想起过去不愉快的事情;1991年8月,当时的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针对日本要将“包括人的贡献”在内的联合国维和活动法制化的动向指出:希望日本教育年轻人,告诉他们日本军国主义给中国带来的巨大损害;2004年,当时的国家副主席曾庆红针对日本向伊拉克派遣自卫队指出:我们理解日本是为了伊拉克人民而派遣自卫队,但这个问题对中国来说有敏感的地方。
由此看来,如果本次中国允许日本军用飞机在中国上空飞行,可能标志著中国对日本自卫队海外活动的态度发生转变,不仅可以加速中日防卫交流,成为中日关系历史性转变的象徵,还可以在相隔60多年以后,让日本准军队以崭新形象出现在中国人面前。日本防卫省高层认为:“从加深日中防卫交流的意义来看,没有比这样做更好的了。”
日本对此举抱有很大期待,不是空穴来风。5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日本内阁总理大臣福田康夫在东京签署了《中日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联合声明中指出:“日本在战后60多年来,坚持走作为和平国家的道路,通过和平手段为世界和平与稳定作出贡献,中方对此表示积极评价。”如果中国接受日本自卫队赴华救灾,就是以实际行动在最难以肯定的领域——军事领域——肯定了日本战后是一个“和平国家”,同时也承认了自卫队海外救灾活动的“国际和平意义”。
在5月7日中日首脑会谈后发表的《中日联合新闻公报》还指出:“双方研究在PKO(联合国维和活动)、灾害救援等领域的合作的可能性。”日本的PKO活动等主要由自卫队来完成,联合公报中的这一条实际也为日本自卫队赴华救灾提供了依据。
但是,消息一经传出,却在中国互联网上引起激烈争论。中国的一家门户网站刊登了《中国青年报》有关此事的报道,引来1000件留言,赞成自卫队飞机赴华救灾的意见只占少数。而全体中国门户网站都有这种倾向。针对网友反对日本自卫队军用机赴华救援的意见,《中文导报》记者采访了中国民间保钓联合会会长童增。
童增认为:对于任何国家和团体对中国大地震的援助,都是应该感谢的,但是日本自卫队的飞机到中国,可能引起反感。这么多年来,日本一直没有对战争进行彻底反省,中国人对日本军队的印象不太好,看到印著太阳旗的飞机会有反感,还是改成民航飞机比较好。抗震救灾这么多天了,政府和民间组织都做了许多工作,许多帐篷也到位了,日本现在的援助不是不可替代的,不像日本的救援队。童增还说,如果以自卫队的名义来了,日本国内也会有反对声音,他们到中国来也最敏感。抗震救灾是比较悲痛的事,虽然是好意,但客观效果并不一定好,有一种在伤口上撒了盐的感觉。
在中国互联网发出激烈反对意见后,事态发生了变化。中国军方声称:军方并没有提出要日本派遣自卫队飞机。29日上午,日本外务省亚洲大洋洲局长斋木昭隆在北京与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武大伟进行协商。武大伟向斋木昭隆传达了中国民间舆论对自卫队飞机赴华的一部分人的反对意见。
但是一些身受灾害或身在灾区的人们对此却有不同的理解。四川曾经遭受过日本侵略军飞机轰炸,被害的人们现在还在与日本政府进行“重庆轰炸诉讼”。原告团中的一名老人说:“我觉得历史问题和这个问题是两个问题。虽然历史不能忘记,但是对此我只有感谢,感谢。”“重庆轰炸诉讼”中方首席律师林刚先生对《中文导报》记者说:我觉得这个问题应该辩证地看,他们的目的是和平的,不能和70年前的轰炸相提并论,他们是来帮助受灾者的,这会使中日关系变好。诉讼我们不能放弃,但这是两个问题。我们原告团的基本看法大致是这样。千叶大学自然科学研究科人间环境设计博士生、画家孔庆权先生家在四川汉阳,孩子刚刚半岁。震灾也使他家深受其害,房屋全部倒塌。当《中文导报》记者提起一些国内的看法并徵求他的意见时,孔庆权先生说:“这是友好援助,没有恶意,怎么能说是在伤口上撒盐呢?国内一些人的看法太偏激。如果国家不需要,另当别论;有需要,就应该接受,这又不是侵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