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谈谈《语言.文字.思维》 / ○ 沈 磊
日期: 04年08月4期

  前日,偶阅《中文导报》,见一篇署名刘大卫《语言,文字,思维》的文章,甚觉有趣,然读后颇为不解, 刘 先生说日本人对外来语“ 全部用假名来标出发音,这种原汁原味的引进,没有任何歧义发生,是一种对原文的尊重和折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无可厚非,可 刘 先生接著说中国人则宣称“ 所有文字进入我的国家,都必须转换成我的文字形式,因为这样可以满足我的虚荣。”笔者认为此观点确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首先,什么是“ 对原文的尊重和折服”呢?当一个民族自觉地将外国文化译成本国文字时,这本身就意味著对这种文化的折服,因为没有人会为无聊的事物花费宝贵精力和时间的。

  不管是英文、中文、日文,文字总包含三个元素,即“形、声、义”。而翻译则必定将外国文字转换成本国文字。同样是翻译,日本人注重外语之“声”,而中国人则注重“义”,真像 刘 先生所说那样“原汁原味的引进,没有任何歧义”的话,那么,也就是说,一个欧美人读了假名的译文后,便能完全领会其义?这岂不是天方夜谭!

  对原文的尊重莫过於让原文的意义内涵在更多的人群中传播,为更多的人所接受。莎士比亚作品被翻译成世界上一百多种文字,可丝毫没有削弱其魅力。将 coca-coal 翻译成富有感情味的“可口可乐,”难道不及生搬硬套的 ?R?J?R?[?‰ 更能说出原创者的心声吗?

  说日本人原汁原味地引进外国文化,也太小看日本人了。正像 刘 先生所说的日本人将 personalcomputer 合造成 pasocon 一样,日本人的文字创造精神可不一般呢!古代从中国引进汉字,进而改造成假名,可没有人说这是日本人对中国语的不尊重。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感到很高兴,因为汉字的文明驱动了另外一个民族的文明发展。优秀文化是属於全人类的,能为别的民族所认同,就是对这文化最大的尊重,而不在於什么形式。没有人宣称“ 所有文字进入我的国家,都必须转换成我的文字形式”,可给中国人看的一定用中文,否则,又有多少人能看得懂莎士比亚的原著呢?

  刘 先生说:“中文最大特点在於固化。”此话有失偏颇,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是将古代汉字沿用至今的国家。说我们的祖先将五千年的无常变幻都刻在了甲骨文上了,那是无稽之谈。可是在五千多年历史中,汉字,□终同中国的变化风雨同舟,无舍无弃,这不能不归结为汉语具有很强的灵活性这一特性上来,这也是汉字的可贵可敬之处。

  汉字的基本造字有四种:象形、指示、意会、形声。“形、声、义”在汉字中都具备,这使其在造字上具有很大的灵活空间,像“氧”、“铀”等科技用语,都是在新时代创造出来的形声字, 连刘 先生所称道的中国所谓少许的外来语之一的“水门汀”,其实也是具有汉语思维式的造语,即看之能读,详之能解。

  在日本人斯斯喁喁地为外来语注假名时,我想起了中国小学的汉语拼音教育,也就是用罗马字母来为汉字注音,其实这也是对外来文字的最大肯定。这同用假名来注外来语是同工异曲,如果没有强烈的民族自信心,这是无法想像的。大海之所以成就其广博,不就在於它不拒细流的谦虚吗?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65/7518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