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确保唐家山堰塞湖下游绵阳市上百万人口的安全,绵阳市政府在5月31日至6月2日,进行堤坝全溃情况下,130万人撤离指挥系统演习。
因四川地震而形成的唐家山堰塞湖,其导流槽开挖工程计划在5月31日晚12点左右完成,预计6月1日至6月3日可提前分洪泄流,不用采取爆破分洪的方案。施工人员5月31日早上已开始分批撤离,而堰塞湖下游的20万群众31日上午也全部疏散到安全地带。
中新社报道,抢险施工人员部分已从5月31日上午8点开始分批乘直升机撤离,到6月1日上午600馀抢险施工人员将全部撤离,只留下一支约20人左右的小分队进行水位勘测等工作。
经过施工人员多日来的挖掘后,分洪泄流的导流槽5月31日已提早基本成形。报道说,到5月31日晚上12点,开挖的导流槽上游高程将到740米,下游高程将到739米。5月31日,唐家山堰塞湖的水位高程为733米多,蓄水量超过1.8亿立方米,水位越来越接近导流槽的高程,预计未来两三天可达到740米高程,通过导流槽实现自然分洪泄流。
唐家山堰塞湖抢险现场的水利部总工程师刘宁说,抢险工程已完成了土石方的主体,参加抢险的几百个武警官兵需要时间撤退,因为那里的陆路不通畅,要靠直升机载送,要不然上游如果下一场大雨的话,六七百名官兵就有危险了。
另据中广网报道,专家说,泄洪以后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就是要观察水流对大坝的影响,以判断整个坝体是不是稳定。
至于下游的群众分散转移则在5月31日早上8点全部完成。据报道,按唐家山堰塞湖三分之一溃坝方案,是要转移19万7477人,但实际上却一共转移了20万3797人,多出来的1万多人是主动要求撤离的。
堰塞湖是因为地震造成山泥倾泻堵塞河道而形成。四川地震发生后,灾区出现了30多个堰塞湖,其中唐家山堰塞湖是最大的。法新社报道说,堰塞湖的积水可以填满五万个奥运标准的游泳池,外界也因此十分关注堰塞湖若溃坝,可能会淹没下游地区,对绵阳市上百多万居民构成巨大威胁。
为保障被转移民众的生活,绵阳市在撤离的各乡镇和社区临近的安全地带设立了安置点。有关部门已在建筑物和树上画出全溃坝的等高线,告诉民众那些地方可能被淹没。
5月30日,随著绵阳市启动20万人撤离计划,市面上开始谣传唐家山堰塞湖出现溃坝。当局立即通过媒体辟谣,安抚市民的情绪。绵阳市委书记谭力说:“我们对堰塞湖避险提出的目标就是‘零死亡’。”
北川县通口镇是离唐家山堰塞湖最近的一个镇,到5月30日下午2时,全镇708户1853人已全部转移到安全位置。
据了解,唐家山堰塞湖蓄水量已经超过1亿7300万立方米,水位上涨1.46米,距坝顶垭口处22米。由于29日唐家山堰塞湖上游多处降雨,进一步加重了险情,当地人把它称为“头顶上的悬湖”。
目前四川省三十四座堰塞湖已有七座不再具有危险性,其中工程除险四座、自然溃决三座。正在进行工程除险的唐家山堰塞湖为极高危险级,另有肖家桥等五处为高危险级。
为了尽快完成唐家山堰塞湖泄洪槽工程,现场的760名工作人员24小时轮班作业。5月30日气候转晴,当局立即通过直升机将更多燃油、大型机械和生活用品运进现场。现场有46台大型机械24小时作业。
5月30日,中国水利部部长陈雷表示,泄洪槽下挖进展顺利,目前有希望在6月1日完成300米长的泄洪槽的挖掘工作。
泄洪槽完成后就可泄洪,逐渐解除堰塞湖对下游的威胁。如果未来几天没有大雨,唐家山堰塞湖的险情有望在6月5日解除。
此外,四川省地震局预报研究所所长程万正说,未来馀震还将持续一段时间,汶川地震带北段较多,预计最大震级6.5左右。不过,对成都市区无破坏性。
据中国官方公布的统计数据,截至31日12时,四川汶川地震已造成68977人遇难,367854人受伤,失踪17974人,紧急转移安置1514.74万人。截至31日12时,四川汶川地震累计受灾人数4554.7565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