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张石
结束了在四川大地震受灾地区的活动,5月21日归国的日本国际紧急救援队救援小组,在中国受到盛赞。虽然救援队没有能够救出生存者,但是他们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列队向牺牲者默哀的一张照片,使中国人的心受到了剧烈的震撼。
5月23日下午,《中文导报》记者在日本川崎市消防局,采访了刚刚从四川震灾第一线归国的3位救援小组成员。
他们是消防司令补柴田宽之(36岁),从事消防救护工作16年;消防司令补加藤哲(32岁),从事消防救护工作13年;消防士长原光生(31岁),从事消防救护工作13年。他们于5月15日从东京成田机场出发,参加了四川青川县和北川县的救助活动,5月21日归国。
在记者问及他们对中国防灾措施和救灾行动的看法时,柴田先生说∶这样大的灾害,在救援中需要很多人,中国政府在这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我觉得他们的救灾意识是很强的。加藤先生说∶我不太了解中国的防灾状况,在我们参加救援的北川县,有很多人民解放军和消防队员,给我的印象是他们行动的规模很大。原先生说:在北川县有很多解放军,没有人手不足的感觉。
记者问∶这次救援活动给你们留下的最深记忆是什么?原先生说∶我们和当地的人们接触,大家向我们表示感谢,并向我们敬礼,使我觉得这次去得很有价值。
加藤先生回答说∶我有许多好的回忆,也有不好的回忆,比如说我们和北京消防队一起合作进行救援活动,给我留下难忘的记忆;不好的记忆就是许多人遇难了,这使我很悲伤。
柴田先生说∶我也有许多好的回忆,也有不好的回忆,好的回忆就是我们在救援活动结束后回到城里,大家都拍手欢迎我们,给我留下了很好的记忆;但是看到那些孩子,有的只有15、6岁,就遇到这么悲惨的事情,使我很悲伤。
当记者问∶你们对中国人的印象怎么样?他们对你们怎么样?加藤先生回答说:对我们很好,就像柴田说的那样,到处都拍手欢迎我们。特别是运送救灾用铺设材料时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那些材料很重,有6.7吨重,是中国运送公司的义工帮我们运输,他们对我们很好,我们合作得很愉快。柴田先生说∶我们在移动时为我们开车的中国司机,为了保证我们的安全,24小时不休息,坚持工作,非常努力。
在谈到他们赴中国的意义时,加藤先生说∶我们这次一共去了60名救援人员,在报名的时候,大家都争先恐后,我们希望去中国从事救援活动的这种心情得到中国各位的理解,这使我们感到欣慰。柴田先生说∶虽然我们没有救出人来,但是我们参加了排除倒塌物障碍等救援工作,这也很有意义。原先生说∶虽然我们没有救出人来,但是能将受灾者的遗体交给他们的亲人,也使我们感到了一点慰藉。
当记者问及他们在这次救援活动中是否遇到了什么困难时,原先生说∶首先是信息不足,比如说在学校的废墟中救人时,究竟有多少人埋在里面,位置如何,都不知道,为救援工作带来了一些困难。柴田先生说∶因为道路只有一条,有时在移动时要在巴士上过24个小时,会很疲劳。
总之,他们都认为这次救灾体验对他们来说很重要,而他们工作和心情得到了中国灾区民众的感谢和理解,也使他们感到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