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宏峰
(接上期)
文化之桥梁
上文所说的扩张阅读,是指通过学习《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而有了一定基础后,再学习与之相关的文章以培养兴趣。比如说,学了《小王的日记》(第2课)一文后,我开始用日语来记日记了;学了《什锦寿司的制作方法》(第3课)一文后,我将在料理店里记录的资料整理了出来;学了《京都来信》(第12课)一文后,我以其作为参考给日本友人写了信;学了星新一先生的《新发明的枕头》(第34课)一文后,我买了收录该文的角川文库出版的《任性的机器人》一书,从而见识了什么叫“文库本”,阅读了其中的《试验品》、《恶魔》、《灾难》等许多有趣的故事。在此基础上,我选择看了一些名著,如夏目漱石先生的《少爷》、芥川龙之介先生的《罗生门》、川端康成先生的《伊豆舞女》等等。
在学完了4册《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后,在此基础之上,我又进一步学习上级日语,教材选择了也是一套4册的、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名为《日语(5-8)》的大学日语专业高年级教材。在念到《日语(5)》的第7课、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的时候,我不禁联想起了《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中级下册第37课的《一件小事》,顿时有种融会贯通的感觉。
通过两年的学习,我又挑选了三省堂出版的一套6册的《高中国语》,包括《国语综合—现代文.表现篇》、《国语综合—古典篇》、《古典构读》、《现代文》、《古典—古文篇》和《古典—汉文篇》。虽然至今我还没有将其全部啃下来,但是,《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已经为我指明了方向,这是最为重要的,万事开头难么。
寄 语
《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是一套非常不错的教材,这是有口皆碑的。但是,结合自己的学习,我提两条小小的建议,真心希望《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越办越好。
一是能不能在最前面增加假名的发音。说实话,在决定使用《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时,最大的困惑是如何学习发音,为此我好像还特地买了一盘介绍日语发音的磁带。
二是能不能编写上级教材,使得该书的体系更加完备。其内容可以参照日本高中语文教材的体系,分为随笔、评论、小说、诗歌、短歌和俳句。作为随笔的《徒然草》、大江健三郎的评论、作为小说的《罗生门》、森山直三郎的《樱之花》的歌词、《百人一首》的短歌、芭蕉的俳句等都是我想要推荐的。
虽说《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已经静静地隐身于我的书橱的内层,平时已经无法注意到它了,但是在这个难得的回顾自己学习日语的机会里,我又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它的存在,正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它不仅是我学习日语的原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也是我人生的原点。真心感谢《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诸位编辑,是你们,让我的梦想逐渐变得清晰和真实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