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四川强震是全球最大规模内陆地震
日期: 08年05月3期
四川强震是全球最大规模内陆地震
----杨克俭谈四川大地震


  构造计划研究所耐震技术部华人高级研究员杨克俭先生针对这次四川大震灾指出∶此次四川汶川发生8级大地震,震级强、能量大,破坏程度震惊了整个世界。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看此次地震的起因主要是地球板块移动造成的,在地球板块的移动中,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不断挤压,造成地壳的沉降和断层,导致周期性发生震动。四川汶川一带正处在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的断层带上,是地震的高发地带。1933年在同一断层地带曾发生7.5级地震,并引发洪水,造成近万人死亡。19768月在这个断层附近的区域也发生了两次7.2级地震,因当时预报预防措施得力,造成的伤亡较少。该断层为活跃的地震高发区域。

  这次地震造成的灾害如此严重,不仅仅是因为震级高达8级,还因为震源浅,只在地下10公里深处。如果震源深,地震产生的能量有一部分可以在由地下向地表传播过程中得到部分释放和衰减。但由于这次四川汶川地震的震源浅,致使地震产生的能量大部分从地表方向面传播出来,形成巨大的水平震动波。由于大陆地壳较硬,地震传递的范围也比较广,北京、上海、台湾、泰国等地都感受到了强烈的震感。另外,这次震源虽然在汶川,但是断层错位区域特别大,有250公里左右的一个超长距离的错位发生,其中100公里左右的地方,错位达7米以上。150公里左右的地方错位达4米左右,是阪神大地震断层错位长度的6倍。所以这次地震的中心破坏区域不是以震源为中心的小区域范围,而是一个狭长的广大区域,因此其破坏程度远远超出了我们以往所感受的8级地震破坏程度的直观理解。据悉,此次地震所产生的能量是日本阪神大地震的30多倍,相当于265颗原子弹的威力,可以说这是至今全球在内陆发生的最大规模、破坏最为严重的地震灾害。

  大家都从电视上看到了,面对巨大的地震灾害,中国举国行动起来,从政府到民间都在第一时间展开了抗震救灾,令世人赞赏。从科学的角度来说,应第一时间开放让国外的专业救灾人员参与救助,因为专业人员受过专业训练,比如在救助顺序上,在救助器材上等等都具有专业素质,在救灾中可以以一顶十,取得更好的效果。日本是地震多发国,日本和台湾的地震救助队,是全世界最有效率的,应该让他们更快更早进入灾区发挥作用。

  震后经验教训的总结和灾后重建工作对于抗震救灾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在这方面日本的很多经验都值得中国藉鉴。比如在建筑物的设计上,四川灾区建筑物的地震设防标准偏低,防灾能力弱,也是这次人员伤亡惨重的原因之一。在日本各种建筑物,特别是对学校、医院、民宅及一些重要设施都有法定的详细的防震设计要求;除防火、抗震等基本要求外,许多重要建筑物还有隔震、减振等功能。日本的设计规范要求在遭到百年不遇的大震时建筑物不可瘫倒,这个要求是为了将震灾的人员伤亡减少到最低。另外地震发生时地上通路往往堵塞,在东京地下有救灾通路,救灾所需的水、食品、药品等基本物品也准备充足,以便受灾人群第一时间得到救援。日本国民的防灾意识强,政府经常组织人们进行防灾训练等,针对相应的抗震、防火规定,已将防灾制度化、法制化。这些都值得中国学习借鉴。

  四川汶川大地震,伤亡惨重,震惊了世界,也再次强化了人们的防灾意识。日本是地震多发国家,特别日本东海地震带已经到达了强震再发的高度危险期,随时发生大地震都不奇怪。在日华人要提高防震意识,应注意学习一些防震常识。首先应了解灾难发生时的通道,在书店有东京地震预想防灾小册子出售,应抽时间去查看一下,了解自己住所、工作单位附近的避难场所、回家步行通路、东京各个区域的灾害预想等;另外了解一下自己住宅的建筑时间和抗震设计等级情况等,日本的建筑设计标准在1972年和1981年分别进行了两次重大修订。按修订前的标准建造的住宅如果没有经过抗震修补等对应措施的话是抵抗不了强震的。1981年以后按规范建筑的住宅具有更高的抗震功能,因而租房子时最好选择1981年后建筑的住宅。遇到强震发生时,第一时间应该关闭火源,防止住宅火灾;然后是打开门,因为地震后建筑物不倒也容易发生变形,致使门打不开,震后人会被封在建筑物内;还有就是应注意避免因家具翻倒而受伤,可以躲入桌下,没有躲避条件和场所时,可用枕头或椅子垫等包住头部,首先要防止头部受伤。

                  (记者 李春雁)



向日本学习∶防灾要未雨绸缪

  针对这次四川特大震灾,本报记者采访了亚洲防灾中心华人主任研究员小鹿健平先生,小鹿健平先生认为∶日本是一个非常有防灾经验的国家,他们最值得学习的地方就是灾害未来之前切切实实做好各种预防工作,包括抗震设计、抗震加固以及防灾教育和防灾训练。

  小鹿健平先生认为∶中国对这次震灾的行动很快,组织救援也比较积极,但是这次震灾强度大,面积大,中国专业救助人员不足,因此国际援助还是需要的。比如日本在防震方面平时就有很多训练和经验,日本训练了很多地震救助犬,也开发了小型的救助用机器人,可以为救助灾民提供一些帮助,就是救人没有成功,也可以提供一些信息供今后的研究参考,指出哪些是成功的,哪些是失败的。

  在谈到中国建筑物的耐震性时,小鹿健平指出∶中国在1974年即已颁布了抗震规范。根据国家地震局1990年颁布的全国烈度区划图,此次震中区的汶川、北川的设计烈度是7度。而美国地质调查局推测的此次震中区的烈度是9度。高于设计烈度。

  从这次四川震灾来看,最大的原因可能是大部分倒塌的建筑物是抗震规范制定以前的建筑物,或者是新的建筑物没有按照抗震规范设计。现在中国的砖房还很多,砖结构的抗震性能比较差,不适合作为高烈度区抗震结构形式。在唐山地震后,对许多砖结构的建筑都打上了钢筋混凝土圈梁脊柱,以增加抗震强度,这是一个好的实践。

  谈到日本的防灾经验时小鹿健平指出:除了严格的抗震设计外,日本平时还教育人们在灾害来了的时候应该怎样对应,首先是如何进行个人防灾,告诉人们在灾害前需准备什么东西,如何避难等等。

  由于在现阶段实用范围内的地震预报是不可能的,因而抗震设计是减少地震灾害的惟一措施。而提高每个人的防灾意识,则可以减少第二次灾害。比如说在受灾地区,当外面的救援人员进不去的时候,内部的人如果受过防灾训练,也能救助很多人。大面积的灾害只靠专业人员是不够的。

  日本从国家到地方的县、市、区等行政单位都有详细的防灾计划,定期进行防灾训练。除了各级政府防灾组织,如消防厅外,还有各种防灾NGO组织和义工组织。

  总之,在防灾工作上,做到系统、扎实的未雨绸缪是很重要的。

  小鹿健平先生是亚洲防灾中心主任研究员, 1981年毕业于合肥大学工业与民用专业;1984年在国家地震局工序力学研所获工学硕士;1985-1987年,在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1988-1991年,在东京大学工学系土木工学专业获工学博士;1991年入东电设计株式会社,2006年6月开始,在亚洲防灾中心工作。

  主要研究地震动评价、耐震设计、地震风险评价、海啸模拟、宇宙观测技术的防灾利用等。(记者 张石)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81/73779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