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总统当选人马英九4月8日接受西方媒体专访时表示,他个人不会到对岸与中国领导人对话,因为这样的举动很可能在台湾引起谣言抹黑,不但无法解决问题,还可能带来麻烦。马英九也表示,新政府会逐步松绑对两岸经济的限制,但需要好几年时间。
英国《金融时报》4月9日刊登对台湾总统当选人马英九的专访,并在网站上公开专访的全程录像。马英九在访谈中表示,他希望在中国海南召开的博鳌论坛上,副总统当选人萧万长能通过会谈与中国领导人就双边的歧见交换看法。
马英九表示,萧万长此行是一个很自然的机会,至于他个人没有计划,也不会到大陆访问,因为他一去,有可能出现很多的谣言抹黑,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还可能制造更多麻烦。
对此,《金融时报》在报导中说,马英九的表态,突显了台湾政治领袖在面对民众更加坚持主体认同时,要与在政治上持敌对态度的中国缓和关系,是非常困难的。
美国史密斯学院以及哈佛大学教授戈迪温(Steven Goldstein)认为,许多台湾选民和政界人士质疑马英九与国民党的两岸政策是否会出卖台湾,因此马英九的重要任务是,把两岸政策划分为两种不同类别。
他说:“第一种政策是改善与中国的例行关系,包括贸易、人员来往、观光旅游。第二种政策是某种程度的永久决议案,例如签署信任条约,甚至开展两岸统一的讨论。不过,根据台湾目前的政治情势和马英九的立场,这第二种政策是行不通的。”
戈迪温表示,马英九将致力于改善两岸经贸和直航问题,至于他在竞选期间所提,希望与中国签订30年到50年的和平协议,戈迪温认为,要达成这样的协议非常困难。
《金融时报》将专访的标题名为“两岸快速解冻的希望逐渐消失”,并指出马英九的说法降低了人们对两岸快速接触,改善关系的期望,也可能让那些因为马英九当选而大举进入台湾市场的外国投资人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