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周宏)自2000年9月日本对中国公民团体访日解禁以来,访日中国团体客至2007年底已经高达53万9877人,首次突破50万人大关。至今访日中国团体客失踪944人,失踪率仅为0.17%。
2007年是中日文化体育交流年,中日两国政府都希望通过扩大相互间的交流,来增进相互间的理解,从而以民间交流进一步促进政府间关系的改善。中国团体游客在2007年对来日旅游也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去年1至12月,中国团体游客访日人数高达22万7715人,比2006年同期激增了84%,
据国土交通省综合政策局观光事业课的统计资料显示,自2000年9月日本对中国公民团体访日解禁,当年即有1026人来日观光;2001年有1万6775人;2002年有3万3493人;2003年虽受非典影响,仍有3万1181人来日旅游;2004年达4万7488人,可惜未能突破单年5万人大关。当中国公民来日团体旅游于2005年7月25日由原来的8省市开放至全境的消息传出来后,中国游客对来日旅游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2005年达5万8244人,首次突破单年5万人大关;2006年则达12万3955人,首次突破单年10万人大关;2007年更是高达22万7715人,首次突破单年20万人大关;这样到2007年12月31日止,中国公民团体来日旅游人数已达53万9877人。
从地域的分布来看,来自广东省的团体游客访日人数最多,北京居第二位,上海位居第三。由于刚开始日本仅开放广东省、北京市、上海市这1省2市三个地区,也使得这三个地区的团体游客访日人数位居前茅。而从失踪人数的地域分布来看,其中广东省已失踪252人,居首位;上海市已失踪218人,次之;辽宁省后来居上,已失踪116人,位居第三;北京市已失踪91人,居第四。辽宁省是从2005年7月才开放的,仅两年半就跃居前茅,惹人关注。
另据该统计资料的失踪报告分析称,中国访日团体游客失踪分类主要为:抵达日本机场后的“到达后”失踪,在观光设施、旅游见学中的“观光中”失踪,在秋叶原、银座等地的电器店、百货店内的“购物中”失踪,在宾馆饭店等登记后、结账前的“住宿中”失踪,乘坐交通工具前往观光地的“移动中”失踪,回国前在机场等待出发前的“归国前”失踪。从统计数据来看,在“住宿中”失踪的最多,达385人;其次是“购物中”失踪,为235人;第三位是“到达后”失踪,为212人。
主要事例有:抵达日本机场后,谎称去买水或者上厕所等,30分钟过后已经去向不明;在东京都厅见学后,检查人数时发现已经少了几人,在迪斯尼乐园日方导游去购买入场券时失踪几个人,在浅草、箱根等观光地旅游观光后,清点人数时发现有人走失,与当地警方一同寻找也不得其踪;在电器连锁店购物时,由店内的在日华人店员为中国团体客介绍完商品后,取商品返回时发现已经人去无踪影,白忙一通;在东京宾馆登记后,到晚间9时30分同室游客发现另一人未归,但是一部分衣物仍然挂在房间里,到第二天去箱根旅游时也不见踪影;在成田机场办完登机手续后,中方导游在清点人数时发现人数不够,急忙通过机场内的广播找人,但没有回音,飞机为此等候两个小时左右,最后判断是有意失踪而起飞。
截止到2007年12月31日的失踪人数为944人,失踪率仅为0.17%,远远低于预想的警戒线。在失踪者中,认为是有目的地成为非法滞留者的中国团体客人数,2000年只有5人,失踪率为0.49%;2001年59人,失踪率为0.35%;但2002年一下子创纪录达到154人,失踪率为0.46%。此后,2003年为127人,失踪率为0.41%;2004年则减少到95人,失踪率为0.20%;2005年的失踪人数为103人,失踪率为0.18%;2006年的失踪人数为174人,失踪率为0.14%;2007年的失踪人数为227人,失踪率为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