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年变化地覆天翻 ◆
回顾日本自卫队50年的成长历程,这支曾经以“自卫”为天职的“武士”集团,已悄然走出了一条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道路。二战结束后,日本制定的和平宪法明确禁止向海外派兵。在50年前自卫队成立之时,东西方在打冷战,日本遵守着和平宪法以及“专守防卫”原则。但到20世纪90年代,日本逐渐成为经济大国后,就试图向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发展,频频突破和平宪法。从当年维护国内治安的“警察预备队”,到如今开赴海外的重装部队,无不充斥着日本谋求军事大国地位的野心,揭示着日本军事战略从“本土防御”向“海外干预”的转变。
时至今日,日本自卫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9.11事件后,日本打着反恐的旗号,加强了日美同盟;后来,日本更是向“战争区域”伊拉克派遣了自卫队,这表明“专守防卫”原则日渐空洞和趋于形式化。那么,日本自卫队是如何逐渐背离“专守防卫”原则的呢?
2003年秋,日本防卫厅陆上幕僚监部(参谋部)派遣一名二等陆佐(中校)首先进入伊拉克萨马沃。今年1月日本陆上自卫队的先遣队有史以来首次派兵“战地”。在自卫队出发前,日本政府声称他们的驻地萨马沃“比较安全”,但实际上,伊拉克武装势力不断与美军发生冲突,治安状况日益恶化。日本自卫队也无法明哲保身。在4月份,日本陆上自卫队在萨马沃的宿营地附近两次遭炮弹袭击。为了确保安全,队员们早就在帐篷里宿营,并用厚铁板的集装箱搭建宿舍,以防迫击炮来袭。而且在大约530名自卫队员中,100多人专门负责安全保卫工作。向伊拉克派兵在日本引发了其军事力量存在自我矛盾性的争论。
日本的和平宪法放弃了战争手段并禁止其向作战地区派兵。日本曾向海外派过兵,但没有向正在进行战斗的地区派出过部队。日本于1991年海湾战争后向中东派兵执行扫雷任务,并于2002年3月向东帝汶派兵在当地修建道路和桥梁。向伊拉克南部萨马瓦派遣550名部队是日本在1945年后首次向一个正在发生冲突的地区派兵,这引发了有关日本正在违反其宪法的批评。与此同时,日本还在进一步加强其军事力量,加入美国研制的导弹防御网,这使一些曾遭到它侵略的亚洲邻国感到紧张,
◆ 自卫队三军皆有顶尖装备 ◆
随着战后日本经济的飞速发展,日本日益感到自己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与其经济大国的地位不相称,在冷战结束后,日本根据安全形势的演变,以及高技术战争的需要,以21世纪的军队建设为准则,力争在军队高技术化、尤其是武器装备的改进和更新方面打开新的突破口,建立一支“精干的高技术化的军事力量”。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从表面上看,日本武装力量规模并不大,但实际上同传统军事强国英国相比,除了在核武器、远程轰炸机、核动力潜艇等少数几个领域外,日本的军事实力已相当于或超过英国,成为世界几个军事强国之一。
从下面列举的日本自卫队海、陆、空三军装备的数量、性能以及综合作战能力(相关数据均根据2004年最新统计)来看,目前自卫队的部分主要武器装备性能已具备世界一流水平,在常规潜艇、主战坦克、导弹技术、扫雷技术、反潜作战、以及舰艇建造等方面已赶上或超过了西方盟国。所谓以“ 自卫”为原则的日本自卫队,其装备已经超越了“自卫”所需的范围。
重点发展海空军是日本军队建设的方针。作为一个岛国,日本海军是达成其军事战略的主要兵力。近年来,海上自卫队重点建造了一批具有远洋作战能力的大型水面舰艇和大型运输舰船,成为一支兵种齐全,装备先进,具有较强反潜护航作战和远洋机动作战能力的精强军种。有军事分析家认为,随着日本海上自卫队大型舰艇的增多,海上自卫队的活动范围将不断扩大,日本在东亚以及太平洋地区的军事干预能力大大增强。可以预见,未来亚太地区一旦出现“有事”局面,日本海上自卫队是绝不会坐待观望的。其装备的“亲潮”级多功能常规攻击潜艇、“ 金刚”级“ 宙斯盾”导弹驱逐舰、“ 大隅”级“ 运输登陆舰”等舰总体性能极其先进,已成为日本海上自卫队走向海外、进行远洋作战的重要工具。
日本陆上自卫队主要负责地面作战、地面防空、两栖登陆和近空空中支持作战。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日本陆上自卫队已由过去只能用以自卫的力量,发展成为走在世界前列的陆上战斗力量。其武器的不断更新和陆上武装力量的不断发展壮大已使得它拥有世界最先进的装备和高素质的军官和士兵。而且它的一些武器性能已超过美国。“爱国者”防空导弹是美国研制的一种全天候、全空域防空导弹,该系统是美国发展导弹防御系统的基石,因此基于《日美安保条约》,日本也从美国获得不少“爱国者”,美军最新装备的PAC-3型“爱国者”防空导弹系统也将引进完成。
日本航空自卫队在数十年的发展中,已拥有数量虽少,但相当先进的武器装备体系,作战能力强大。既可进行空战又可对海/地实施攻击。另据日本的资料显示,日本自卫队还在军内优秀的教育体制方面拥有世界级的优势。
◆ 推行改革适应“ 新形式” ◆
日本是一个战略纵深浅、易受攻击的岛国。因此,日本一向以海、空自卫队的建设为重点,陆上自卫队的建设相对滞后,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三军联合作战能力的提高。近年来,日本自卫队将目光瞄准数字化,以美军为样板,建立了一支装备轻型、机动良好、反应灵活的高科技数字化部队。小泉首相在三年的执政期间一直努力游说军事力量在保卫国家和参加海外维和任务方面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小泉已将提高自卫队武器装备的现代化水平、增强自卫队作战能力作为其追求政治、军事大国目标的主要途径。仅第四个五年防务力量整备计划(2001~2005年)内,日本就将投资25.16万亿日元(约2400亿美元)发展先进武器装备,较之第三个五年计划增加3.8%。
海上自卫队方面,尽管具有较强的反潜、护航作战和远洋机动作战能力,实力仅次于美军,但这支部队仍在不断改进及引进具有更强远程作战能力的武器装备。据悉,在第四个五年防务力量计划期间,海上自卫队将采购25艘舰艇,包括两艘新型“ 宙斯盾”驱逐舰,同时在2015年前,还将建造两艘4万吨级航空母舰和两艘4万吨级医疗船。
航空自卫队方面,日本拥有的F-15战斗机数量,是除美国之外最多的。预计在未来十几年内,日本将购买16至24架空中加油机。为进一步提高侦察能力,日本还以“朝鲜研发导弹和对付海盗”为名,决定再购买两架先进的远程侦察机。该机可不着陆连续飞行1.2万公里,从日本飞到马六甲海峡再返回。事实表明,走过50年的日本自卫队,越来越向一支具有超强打击能力的重装部队发展。
陆上自卫队方面,将一部分作为基本作战单位的师改编成旅,将旅和一部分师集中用于危机最可能发生的地区。地面机动的师、旅装备了多用途轮式装甲车辆,配有战场监视雷达、红外线侦察装置。同时,陆上自卫队还在机械化、直升机化这两种相互结合的平台间引入数字数据通信网,由原来的中央集权式指挥系统变成可靠性与灵活性兼顾的高度分散处理与情报共享式指挥系统。
50年里,日本政府似乎只是注意到了自卫队武器装备的发展,而忽略了对历史问题的深刻反省。这必将失信于亚洲乃至世界各国人民,最终也必将损害日本的自身利益。世界的发展需要和平,如果有一个正在崛起的军事大国,能够诚心维持世界和平与繁荣,对世界各国来说都是莫大的幸运。综观日本对美国好战政策亦步亦趋的一边倒姿态,再分析其政府过去和现在对历史问题的认识,日本根本不可能扮演这一角色。在这支“武士”集团欢庆50岁“诞辰”的时刻,曾经饱受日本军国主义蹂躏的亚洲国家与世界所有爱好和平的国家不能不感到担心。
◆ 新防卫大纲:保持军力优势压中国 ◆
日本将在今年内制定新的防卫大纲,并已为此专门设立了首相私人咨询机构,准备在今年9月提出报告将强调,随着冷战的结束和国际争端区域的扩大,日本自卫队的任务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以应对众多的“非法行为”和紧急事态,以及应美国之邀参加各种国际性活动。这些活动都关系到日本的安全与稳定,因此,自卫队不仅要显示它的存在,还要在国际上发挥“积极作用”。报告主张将参与“国际活动”列为自卫队的基本任务。事实上,从1995年出台的新“ 防卫计划大纲”和1996年出台的新“日美防卫合作指针”,到去年颁布的有事法制相关3项法律和今年的7项有事相关法案,日本步步为营,不断向军事大国推进。分析人士指出,这份白皮书表明日本政府无视和平宪法的限制,执意突破“专守防卫”的国防政策。
现在,日本自卫队实际上已将行使武力的时间从“遭敌人入侵后”提前到“受敌人威胁时”,作战区域也由“ 国土”扩展到“周边”,再由“周边”扩展到公海以及别国领土。与此同时,日本政府高官多次提出要对“敌人”实施“先发制人的打击”,而新防卫大纲“将探讨提高单独行动能力和应付中国的能力”。日本政府认为,日本的安全环境最近发生了剧烈变化,以至于必须修改现行的防卫大纲。日本首相的“安全保障和防卫力量问题恳谈会”正在从外交及财政等方面广泛地讨论今后日本防卫政策及防卫力量的应有状态。
日本自卫队正在同美军建立新的战略关系。现行的日本防卫大纲强调日美安全条约的重要性,同时,日本正密切注视并大肆渲染中国军队的现代化及在日本近海的活动。为了加强军事力量不断强调“邻国中有的国家采取的是有野心的安全政策和外交政策”,并且日本扬言“有必要始终在海空军实力上保持对中国的优势”等等。基于此,日本正在考虑加强自卫队的武器装备,在一定程度上拥有独立军事行动能力,改变过去“海上自卫队在反潜,航空自卫队在防空方面一直在加强训练而战力不足,一直依靠美军”的局面。
日本政府提出,日本的海上航线需要靠日本的舰队来保卫。为此在新的防卫计划中,要更新多种装备,以便使自卫队具备远距离反击能力。此外,日本还要继续加强现在正在推进的“ 西边防卫”。日本正在以“反恐、加强国际合作和对美军支持以及预防朝鲜导弹袭击”的幌子下,把攻击的矛头指向“西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