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3日发表的研究报告认为,目前中国的通胀压力还在加大,严防全面通胀的任务仍比较艰巨。预计3月份CPI增幅仍将维持在约8.2%的高位,今年1季度总体的CPI涨幅为8%左右。
但考虑到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美元汇率可能在今年年底出现反弹等因素,报告预计CPI涨幅可望从今年下半年起逐步回落,全年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
报告认为,本轮通胀的原因突出地表现在,其已经演化为由境外境内、成本需求和货币因素共同推动,这与1988年和1994年两轮通胀主要由境内过旺的需求拉动有著本质的区别。当前通胀最大的潜在风险在于,将加剧社会收入分配不公,在影响社会稳定的同时,进一步增加通胀压力。目前,中国经济的两个最大风险是通胀压力加大和经济增长存在波动的可能,对此,报告建议,监管层今年总的调控取向应在稳健财政政策和从紧货币政策的配合下,相机抉择并加快结构调整,力求在确保经济平稳增长和控制通胀上升风险之间取得平衡,避免调控的矫枉过正,从而实现经济平稳增长与通胀水平适度之间的平衡。
链接:
中国今年CPI将达5.5%
亚洲开发银行2日在《2008年亚洲发展展望》中表示,由于中国预计将采取更加严格的货币政策、外部需求疲软和人民币升值,2008年和2009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将可能分别下降至10%和9.8%。而食品价格上涨将加大中国的通货膨胀压力。今年CPI将平均达到5.5%,2009年也将保持在5%左右。
亚行驻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表示,目前中国政府正在实行的临时价格干预政策目的在于降低公众对于高通胀的心理预期,但亚行认为“如果价格管制的时间过长,则会打击生产者扩大供给的积极性,从而无形中增加中期物价上涨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