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迫于右翼社会压力 《靖国》在日公映全面中止
日期: 08年04月1期 评分: 10.00/1

        本报讯 (记者 陈鹰)旅日华人导演李缨历经10年,拍摄完成了反映靖国神社的纪录影片《靖国神社》(日本片名《靖国》)。该片预定412在东京4家影院和大阪一家影院首次公映,但在公映前夕却风波不断。

        部分日本保守派议员向为电影提供资助的文化厅提出抗议,紧急举行了“议员审片会”,试图用政治手段遏制该片公映。近来,《靖国》的制片人和导演所属公司在东京不断遭到右翼团体恐吓,预定上映该片的部分影院也受到右翼团体的骚扰和恐吓,迫于压力,这些影院陆续提出中止公映。《靖国》一片在日本能否如期上映,引起了日本社会及世界舆论的强烈关注。

据了解,主办各方虽竭尽努力,但受到右翼社会的巨大压力,5家影院终于在331决定,中止上映《靖国》一片。

 

      《靖国》原定于412在东京大阪5家影院公开上映,然后再到其他城市上映。但自去年12月份传出公映消息后,一些日本媒体便以“缺乏客观”、“反日影片”为名进行批判。今年2月,以自民党众议员稻田朋美为首的自民党年轻议员组织“创造传统会”向文化厅抗议,指责该影片指责该影片反日色彩浓厚,由于该片的拍摄得到了文化厅所属独立行政法人日本艺术文化振兴会提供750万日元资助,该议员团体强烈要求影片在公映前让全体国会议员审看。

        迫于政治压力,文化厅在312破例举办了一次议员试片会。该片发行方面认为,尽管满足这样的要求相当勉强,但“与其在是否开试映会的问题上争吵,还不如朝著和平的方向与议员进行协商”。于是,该片发行单位向国会全体700多名议员发出邀请函,有80多位议员或秘书回函参加试映会。

       312议员放映会结束后,稻田朋美表示,该片向观众灌输了“靖国神社是驱使日本国民走向侵略战争的工具”的意识,影片的“客观性”存在问题。此前,稻田也曾对媒体谈到,之所以把《靖国》称为“反日影片”,是因为影片引用了不实的“百人斩”杀人比赛和“不明真伪的南京事件”的照片。稻田朋美身为杀人比赛当事者人子女诉讼案的律师团成员,曾在2007年4月出版的《从百人斩到南京》一书中,为杀人者辩护。放映会后,稻田朋美成为媒体追逐的焦点,喜欢动视听。一些日本媒体和右翼团体则开始围攻《靖国》和影院,漆成黑色的右翼宣传车在个别预放映影片的影院周围鼓噪不断。

       出于安全等原因考虑,318,位于新宿的一家影院向主办单位提出中止放映的申请。327,位于银座的另一家影院也在宣传车的鼓噪声中撤下了《靖国》的宣传海报和其他宣传品。《中文导报》记者询问何时恢复售票,能否正常公映?影院工作人员回答一切尚未决定,无法回答有关《靖国》上映的任何问题。

       据悉,李缨导演在东京的办公室也多次受到右翼团体的匿名电话威胁与恐吓,工作人员已将情况通报警方。警方派人来到办公室了解情况,予以指导,向工作人员讲解了相关注意事项与对策。警方也留下联系电话,同时加强了对该地区的警戒。

      

纪录片《靖国》究竟是不是一部“反日”电影,为什么引起了日本社会如此强烈的反应?

      李缨导演接受《中文导报》采访时明确回答,这不是一部反日电影,他不同意使用“反日”这个词。他说,在中日关系中,这是一个很危险的词汇。战前的日本政府经常使用这个词,我希望在今天,不要将反对参拜、反对日本军国主义都说成“反日”。南京就是南京,靖国就是靖国,不要一说起这些都归于“反日”。我希望看过这部片子的人能够自省,也希望通过这部片子让人们换个角度去回顾历史。

      李缨导演说,这部片子是他历经10年,克服了种种磨难拍成的。有关靖国神社的大量珍贵影像素材长达180个小时,不少已成为绝版。尤其是2005815,在日本战败60周年纪念日当天,他在靖国神社中拍摄到激烈冲突的现场画面,更是真实记录了历史的瞬间——身著旧日本军服的日本老兵列队示威,支持小泉参拜的美国人同样被右翼分子赶出靖国神社,反对参拜的日本年轻人被打得满脸鲜血,要求接回祖灵的台湾原住民高金素梅与神社交涉现场等,这些场面充满震撼与冲击,弥足珍贵。李缨将这些镜头与“靖国刀”和活在世上的惟一的铸刀匠人的采访结合在一起,站在

这部片子诞生后,引起了世界关注,但拍摄片子的契机却是源于一次集会。李缨回忆说,那是1997年,他参加一次关于南京大屠杀60周年纪念活动时,会场上放映了一部日本人制作的纪录片《南京》,其中没有大屠杀场面,当影片中出现日本兵攻占南京登上城头时,容纳千人的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在场的李缨感受到了极大冲击。他不理解为什么战后这么多年,在这样的研讨会上,有这么多日本人,会有这样的强烈反应。从此,他开始了长达10年的探索和拍摄之路。他要彻底搞懂寄托了“日本精神”和“日本之魂”的靖国神社,要把一些日本人都没有搞清楚的真正的“靖国”告诉人们,包括日本人民。

        10年后,以一把“靖国刀”为主线,交织了战争与和平、生与死,殖民主义与爱国主义、名誉与耻辱、宗教与政治、右翼与左翼等沉重话题的影片《靖国》终于问世了。

 

《靖国》引起了社会舆论强烈反响

       

影片问世后,这个敏感的题材自然引起了各界强烈关注,反响连连。

      200710月,《靖国》参加韩国釜山电影节,这也是该片全球首映。

      20081月,《靖国》参加美国圣丹斯电影节,入围“世界电影纪录片”竞赛单元。

       20082月,《靖国》参加第58届柏林电影节,连续公映3天,场场爆满,引起世界各国媒体强烈兴趣。

       2008326,在日本右翼的围攻声中,《靖国》在第32届香港国际电影节中获最佳纪录片人道奖。评审团赞扬该片具有“对待一个具争议主题的勇气,以及其史无前例的探讨深度”。

       李缨及其影片所表现出的勇气与探索精神,也得到了包括日本社会与世界舆论的支持。

        320,在稻田朋美举办的记者会上,西方媒体记者提出了尖锐的质问。有记者说,你们说言论自由,但你们对影片的指责很多是说导演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这叫什么言论自由?

       329,得知有影院迫于压力准备中止放映后,位于华盛顿的美国纪录影片联盟来信表示,关注事态的发展,如果迫于压力影片不能在日本公映,他们将发表声明,并通过他们认为合适的方式表达他们的主张。

       在柏林电影节期间,电影节论坛的创建者和前任主席格里高尔对李缨说:“不要畏惧,接下来该怎么做就怎么做。

       日本舆论与媒体也发出了支持的声音。李缨导演所属的日本电影导演协会发表声明,对所谓加强对“容易引起事端的企画”进行管制的规定表示忧虑,强调了保障言论与表现自由的立场。日本映画演剧劳动组合联合会也向文化厅发去“质问书”,质询文化厅“迫于执政党议员压力举行试映会”,是严重损害言论表达自由的重大事件,要求对事件经过和今后对策做出说明。他们同时也向自民党稻田朋美众议员递交抗议书,强烈抗议对此事的“政治介入”。

        330,《朝日新闻》发表社论,呼吁不要对预定上映该片的影院施加压力,支持影片正常公映,保障言论与表达意愿的自由。社论指出,电影是表达言论与意愿的一种方式,这种自由理应受到保护。保证电影让更多人看到,也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如果有人以卑劣的方式干扰或破坏电影的上映,报警是必要的,希望各个影院拿出勇气,冲破阻力,保证电影正常上映。社论呼吁,不要对影院施加压力,支持影院不要中止上映,这才是超越“主义”的善意做法。

为保证影片如期上映,主办方与4家影院展开交涉,希望按计划和合同如期上映《靖国》:如果停止放映,不仅是经济损失问题,面对右翼的恐吓电话和宣传车的鼓噪,同为电影人,都有为社会伸张正义的义务,否则只能让右翼高兴。停映若成为事实,不仅是一部影片的问题,这将成为社会性、政治性、世界性的问题,成为全球媒体关注的焦点。

截至331日晚6消息,经过多方努力,《靖国》将如期在日本东京上映。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41/69448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