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陈鹰)旅日华人导演李缨历经10年,拍摄完成了反映靖国神社的纪录影片《靖国神社》(日本片名《靖国》)。该片预定
部分日本保守派议员向为电影提供资助的文化厅提出抗议,紧急举行了“议员审片会”,试图用政治手段遏制该片公映。近来,《靖国》的制片人和导演所属公司在东京不断遭到右翼团体恐吓,预定上映该片的部分影院也受到右翼团体的骚扰和恐吓,迫于压力,这些影院陆续提出中止公映。《靖国》一片在日本能否如期上映,引起了日本社会及世界舆论的强烈关注。
据了解,主办各方虽竭尽努力,但受到右翼社会的巨大压力,5家影院终于在
《靖国》原定于
迫于政治压力,文化厅在
出于安全等原因考虑,
据悉,李缨导演在东京的办公室也多次受到右翼团体的匿名电话威胁与恐吓,工作人员已将情况通报警方。警方派人来到办公室了解情况,予以指导,向工作人员讲解了相关注意事项与对策。警方也留下联系电话,同时加强了对该地区的警戒。
李缨导演接受《中文导报》采访时明确回答,这不是一部反日电影,他不同意使用“反日”这个词。他说,在中日关系中,这是一个很危险的词汇。战前的日本政府经常使用这个词,我希望在今天,不要将反对参拜、反对日本军国主义都说成“反日”。南京就是南京,靖国就是靖国,不要一说起这些都归于“反日”。我希望看过这部片子的人能够自省,也希望通过这部片子让人们换个角度去回顾历史。
李缨导演说,这部片子是他历经10年,克服了种种磨难拍成的。有关靖国神社的大量珍贵影像素材长达180个小时,不少已成为绝版。尤其是
这部片子诞生后,引起了世界关注,但拍摄片子的契机却是源于一次集会。李缨回忆说,那是1997年,他参加一次关于南京大屠杀60周年纪念活动时,会场上放映了一部日本人制作的纪录片《南京》,其中没有大屠杀场面,当影片中出现日本兵攻占南京登上城头时,容纳千人的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在场的李缨感受到了极大冲击。他不理解为什么战后这么多年,在这样的研讨会上,有这么多日本人,会有这样的强烈反应。从此,他开始了长达10年的探索和拍摄之路。他要彻底搞懂寄托了“日本精神”和“日本之魂”的靖国神社,要把一些日本人都没有搞清楚的真正的“靖国”告诉人们,包括日本人民。
10年后,以一把“靖国刀”为主线,交织了战争与和平、生与死,殖民主义与爱国主义、名誉与耻辱、宗教与政治、右翼与左翼等沉重话题的影片《靖国》终于问世了。
《靖国》引起了社会舆论强烈反响
2007年10月,《靖国》参加韩国釜山电影节,这也是该片全球首映。
2008年1月,《靖国》参加美国圣丹斯电影节,入围“世界电影纪录片”竞赛单元。
2008年2月,《靖国》参加第58届柏林电影节,连续公映3天,场场爆满,引起世界各国媒体强烈兴趣。
李缨及其影片所表现出的勇气与探索精神,也得到了包括日本社会与世界舆论的支持。
在柏林电影节期间,电影节论坛的创建者和前任主席格里高尔对李缨说:“不要畏惧,接下来该怎么做就怎么做。”
日本舆论与媒体也发出了支持的声音。李缨导演所属的日本电影导演协会发表声明,对所谓加强对“容易引起事端的企画”进行管制的规定表示忧虑,强调了保障言论与表现自由的立场。日本映画演剧劳动组合联合会也向文化厅发去“质问书”,质询文化厅“迫于执政党议员压力举行试映会”,是严重损害言论表达自由的重大事件,要求对事件经过和今后对策做出说明。他们同时也向自民党稻田朋美众议员递交抗议书,强烈抗议对此事的“政治介入”。
为保证影片如期上映,主办方与4家影院展开交涉,希望按计划和合同如期上映《靖国》:如果停止放映,不仅是经济损失问题,面对右翼的恐吓电话和宣传车的鼓噪,同为电影人,都有为社会伸张正义的义务,否则只能让右翼高兴。停映若成为事实,不仅是一部影片的问题,这将成为社会性、政治性、世界性的问题,成为全球媒体关注的焦点。
截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