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市场说到底是信心不足,政府应该有所作为”,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曹凤歧呼吁。中国股市不缺资金,现在的市场说到底是信心不足。政府应该有所作为,但并不是直接救市,而是出台一些让市场信心得以恢复的政策。
股市20日最低跌到3516点,一年升跌,空欢喜一场,又是一个轮回。投资者在问:这个时候,政府应不应该救市?如果救市,政府又有多少张牌可以打?美联储连续降息对提振美国经济见效甚微,中国政府的强心针能否让变“熊”的股市重新“牛”起来?
严控再融资
继中国平安1200亿再融资方案获批后,19日浦发银行召开股东大会审议公开增发不超过8亿股的议案,最终增发以89.79%赞成票通过。按20日均价粗略估算,浦发将再融资300亿元。
市场对此反应激烈,“从市场本身而言,平安的巨额再融资,投资者已经给出了强烈的反对意见。”中央财经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韩复龄表示。
东方证券资深分析师张扬说,“融资无可厚非,关键是时机不对。近期浦发8亿再融资计划通过了批准,我感觉它的融资规模还是较为合适的。今年还有许多上市公司发出融资计划,就需要对它们的融资幅度和速度进行控制。”
银河证券宏观经济研究员张新法表示,“鉴于前阶段平安融资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监管层需要对再融资管理办法进行修订,尽可能出台一些相关的细则法案。”
联合证券策略研究员杨伟聪认为,“市场是无法停止再融资的,再融资中也有投资人自己的判断。政府是不能够阻止的,但是政府可以对今后的融资行为加强监管力度。”
联合证券策略研究员郭飞舟说,“现在浦发融资计划既然通过了就应该执行,但是遭到股民的反对,这与市场流通股的结构变化有关。但通过行政手段来否定融资是不对的。另外对于上市公司来说,需要做出一个合理的融资安排。”
印花税单边收
去年的“5.30”行情,市场记忆犹新。如今,随著股指的下降,市场对降低印花税的呼声也日益高涨。
两会期间,印花税一直是个热点。3月18日,市场传闻,降低印花税的方案已签发通过,正在等待合适的时机宣布。也有传闻称,大概在4月左右会宣布。这些消息是否属实,还需权威部门的进一步确认,而时任财政部部长的谢旭人在两会期间的新闻发布会上曾表示,已经注意到相关言论,将会对此加以认真研究。
在两会期间提交相关提案的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贺强表示,目前已经到了适当降低印花税,降低交易成本,提升投资者信心的时候了。
张新法则表示,“对于目前备受争议的印花税问题,一方面从国际化角度来看,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印花税相比而言是比较低的,另外还有一些国家已经取消了印花税,前阶段香港也提出了取消印花税的问题,我觉得中国还是应该顺应这种国际化趋势。另外一方面,印花税的确是比较高的。据统计2007年的印花税就达到2005亿元,甚至超过了上市公司的分红总额,近期股市的下跌其中的一个因素就是市场对印花税的预期。我认为在印花税问题上政府需要明确表态。”
郭飞舟则认为,“中国的印花税是全世界最高的,过分频繁地调整没有意义。降低印花税现在是必要的,建议减免是出于维护市场稳定的安排,但至于完全减免则要从长远考虑。”
加快新基金入市
近期市场“跌跌”不休,作为市场为数不多的“做多”机构之一,基金几乎扮演了近期“救市”的主要角色。14日,诺安、长盛、新世纪三家基金公司各获批1只偏股型新基金,这已是监管层连续第五周批准偏股型基金的发行。至此,2月份以来获批新基金达到21只,以募集上限计算,其中15只偏股型基金大约可以为股市提供1000亿元的增量资金。
在21只获批的新基金中,有15只是股票型基金或混合型基金,其馀6只是打新股的债券型基金。同时新基金将进入建仓期。根据之前的发行计划,春节前获批的建信优势动力基金,尽管募集份额未能达到60亿元的上限,但是,从3月12日开始已经进入建仓期。此外,同时获批的南方盛元红利股票基金,也已完成募资计划并进入投资运作阶段,目前其募资规模约在60亿元。
张新法认为,新基金从过年以来陆陆续续地被批准,当新基金第一次、第二次入市的时候,股市有所积极表现,但之后就没有反应了,可以说对基金出现了“审美疲劳”,这就说明仅凭发新基金是远远不够的。另外从时间上看,基金从设立、募集到投入运作,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所以它更多的是起到了一个信号的作用,主要是作用于投资者的心理方面。
引导大小非解禁
A股市场迎来今年“大小非”解禁高潮,3月份的解禁总市值将达4006亿元。统计显示,今年全年的“大小非”解禁市值将超过3万亿元,相当于目前流通市值的1/3。事实上,近3万亿元市值的“大小非”解冻,将彻底打破A股市场资金平衡。更令投资者忧虑的是,尽管“大小非”经历了股改送股的成本付出,但是其总体成本仍然极低,即便按照暴跌后的市价套现,依旧能够获得暴利。近期解禁“大小非”来势汹汹,而个股大面积跌停再现,市场的恐慌已远远超过“5.30”时的程度。股指出现如此急剧的下跌和大小非套现冲击不无关系。
郭飞舟认为,“大小非解禁问题是当务之急。近期政府虽然不断批新基金,但是投资者申购并不踊跃。我建议凡是在证券交易市场交易的维持暂免印花税,但是对于在两市之外交易却拿到证券市场抛售的要加以重税,对于超过一定期限的给与一定幅度的避税,持有的时间越长,折税越大,这样就能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东莞证券首席分析师李大霄表示,在市场弱的时候,这一举措进一步放大了利空因素的作用。
尽快推出股指期货
一直以来,单边市的特点造成中国股市投资者只能在股指上涨时盈利。为此,专家纷纷建议,推出做空机制,让投资者有风险对冲工具。
张扬说,“因为政府需要考虑股指期货对市场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另外是否会被外资操纵等问题。我认为它可能要晚些时候才会推出。”
张新法认为,“股指期货需要逐步推进。由于融资融券先行,而从目前情况看,融资的争议还没有完全平息。建议二级市场稳定后再推出。”
南华期货分析师锺益强指出,股指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工具。股票市场本身就是一个崇尚价值投资的场所,短期的浮动盈亏不是投资者的目的,长期的稳定收益才是投资者的目标。因此,股指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有利于投资者正确认识股票市场的长期走势,从而恢复投资者信心,最终引导投资者采取正确的投资方法。
新股发行改革
根据普华永道的预测,中国股市的IPO热潮在2008年将持续,上海和深圳资本市场的募资额将达到4800亿元。面对如此庞大的融资额,如果新股发行机制依旧不作修正,那么谁能保证不会出现第二个“中国石油”,而到头来受伤最深的还是中小散户。
张新法指出,“目前的新股发行制度还需要改进,对于上述的种种措施,从时间表上要注意统筹考虑,我认为目前监管层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凝聚市场人气,如何恢复投资者的信心,如何完善相关的制度。”“中国的证券市场属于一个新兴市场,此轮股市大跌,投资者损失惨重。而对于一个成熟的市场来说,它需要符合政府、上市公司、投资者等多方利益。需要指出,这场风波给政府管理层带来了许多值得思索的问题,通过与外围国家情况的对比,能够让今后的政府更加成熟地看待问题。”张新法说。
郭飞舟认为,为了市场稳定和健康发展,现在的新股发行制度必须要改。但改革力度要考虑市场的承受度。
救不救?
中国股市已经一夜回到解放前了,统计显示,上证综合指数在5个月的时间里跌幅达到40%,今年以来下跌了30%。
面对暴跌的股市,3月18日,两会记者招待会结束后,有记者问温家宝:“总理,股市暴涨暴跌,政府有何对策?”温家宝总理表示:“政府密切关注!”而证监会副主席范福春也连忙对“范福春认为政府不该救市”进行澄清,他说自己从未说过政府“不救市”。股市终于也引起了监管者的高度关注。
救市有用吗?“政府的救市可能对恢复投资者信心有所帮助,但这种帮助是需要好几次验证的,目前影响股市的不确定因素还没有消失,救市的作用也比较有限”,花期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表示,“如果我们相信市场有自我调整的功能,那么我们的股市终究会挺过来。”
东方证券资深分析师张扬也表示,“还是不要依靠政府来救市吧,市场的信心主要还是取决于宏观经济和上市公司的价值,股市的跌涨有其自身的规律,所以股市的问题最好还是让它自己来解决。”
但中国政府一向是“政策市”,如果政府不救市,市场信心恐怕难以恢复。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曹凤歧的观点颇有代表性:中国股市不缺资金,现在的市场说到底是信心不足。政府应该有所作为,但并不是直接救市,而是出台一些让市场信心得以恢复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