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两会”开幕大部制出台 中国政体改革启新步
日期: 08年03月2期 评分: 8.67/3

  本报综合报道(记者 李春雁)举世瞩目的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十一届一次会议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一次会议,分别于3月5日3月3日在北京开幕。虽然是每年一度的例行会议,但因为今年两会将确立5年后接替胡温的中国新的国家领导人人选,同时将确定中国体制改革的新一步——大部制改制的行进步调,因而分外引外界关注。

  按部就班习近平、李克强晋位

  2月25日,北京召开了中共第十七届二中全会。会中确立了备受瞩目的,将向3月中国全国人大推荐的国家机构领导人建议名单,将向全国政协会议推荐的全国政协领导人员建议人选。外界预计,新一届中国国家领导人选不会爆出冷门,将遵循十七大所规划的步调按部就班地进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习近平晋升国家副主席,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李克强晋升常务副总理,王岐山、回良玉、张德江和刘延东将分别晋升副总理。

  引人瞩目的是,被视为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的嫡系人马、只有40多岁的现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胡春华,将在本次会议后成为镇守福建的封疆大吏,其晋升速度之快,令外界炫目。一般认为,胡春华这次调动将使其履历更完整,同时福建为中国大陆对台湾的窗口,也表明胡锦涛对台湾工作的重视和对胡春华的著重栽培。胡春华作为胡锦涛的隔代接班人,有望在未来10年位列中央。

  政体改革千呼万唤始出台

  在经济飞速成长的同时,中国的政体改革被普遍认为颇为滞后。由于政治体制改革会触动官僚的现有利益,甚而会招来灭顶之灾,有了胡耀邦的前车之鉴,以作风稳重行事谨慎见长的胡锦涛对政治体制改革颇为小心。在胡的第一个任期内,尽管外界千呼万唤,中国的政体改革始终藏于深闺难露真容。今年以来,随著胡锦涛地位的稳定,经济发展呼唤相应的政治体制,条件似乎成熟,大部制随之姗姗登场。关于大部制的构想,最早出现在胡锦涛去年10月的中共十七大报告中,这一构想被赋予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大意义。之后,有关大部制的各种猜测不胫而走。但在中国特有国情下,政体改革的先锋大部制如何行进,能否成功,为全球瞩目,中国政府也对此慎之又慎。

  据称,以李克强挂帅的中央编制办公室(中编办)对今次机构改革极为慎重,高层的指示是宁愿慢些,也不要重蹈覆辙。因此,这次一开始就决定机构改革不搞一步到位,而是以5年计划的方式,循序渐进。中国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制定过程遵循规格高、保密严的原则,在机构改革方案研究和确定过程中,对方案内容严格保密,不得对外透露。一位参与方案制定的相关人士提及此次改革的总体思路时表示,当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面临的矛盾错综复杂,改革进程既慢不得,也急不得;既要摸著石头过河,又要有路线图;既须统一部署,又不能一刀切。在本次两会上提交审议的《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只是一个原则性文件;《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草案)》亦是一个分步实施、循序渐进的方案,可能要到2013年换届时才能全部完成。

  本次机构改革的主旨,并非简单的合并裁撤,而是要建立决策、监管、执行分离的行政架构。相关的机构重组,据悉将在广东、上海两地展开试验。

  不过,大部制改革面临的阻力也颇为瞩目,改革的最大障碍还是官员及其部门利益。中国政令之所以不畅通、政出多门,是因为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化、利益集团化。大部制这一改革试图切断各个部门与现有权贵阶层、利益集团之间错综复杂的勾结纽带,导致权力和资本格局版图的极大重组。因此,大部制一经提出,抽象地说,人人都认为势在必行;具体地说,却遭到各个部门上上下下软硬兼施的抵制。一是官员权力:机构减少了,官位势必会减少,何处再有乌纱帽?二是部门利益:合并出大部,原来的部就得降为司局,阎王岂会甘愿变小鬼?三是发改委不再是部长摇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历来是国务院第一部委,有小国务院之称,一大批出身于国家发改委的官员纷纷出掌国务院财经要职,显示发改委在政府中的特殊地位。在新一届国务院中,来自发改委的官员也纷纷占据要津。恰恰是发改委,在这次大部制改革中成为众矢之的。有人甚至提出撤销发改委,这必然引起发改委高官的反弹。所以,大部制改革是任重道远,让人拭目以待。

  斥美国干涉内政军费再增17.6%

  军费问题,一向是国际社会关注中国的热点之一。据报道,中国今年的军费增长17.6%,达到4177亿6900万元人民币,比2007年增加了623亿7900万元。这是中国自1989年以来连续维持20年双位数增长。去年中国的军费增长率是17.8%。

  对此,全国人大新闻发言人姜恩柱表示,中国军费增长属于补偿性增长,但也警告说,针对台独冒险活动,中国已经做好必要准备。针对外界对于中国军费和军力的各种议论,姜恩柱特别指出,中国近年经济持续发展,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增加的军费属于弥补国防基础薄弱的补偿性增长。他说,从1979年到1989年,中国国防费平均每年下降5.83%;近几年军费增长的比例也低于财政收入的增长。自2003年至2007年,军费年均增长15.8%,同期财政收入年均增长为22.1%。今年,中国军费增加主要用在提高官兵待遇、抵消通货膨胀、提高公务事业费和教育训练费标准以及增加装备建设,尤其是在信息化条件下的防卫作战能力。

  姜恩柱举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和印度等大国为例,说明中国军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和占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最低,分别是1.4%和7.2%。姜恩柱重申,中国坚持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他说:中国有限的军事力量完全是为了维护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会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

  美国国防部同往年一样,赶在中国两会前公布年度《中国军力报告》。美国国防部3月3日发表的这份报告称,中国大陆在台海局势基本稳定下,仍然继续增加对台湾的导弹部署,使两岸军力均势进一步向台湾倾斜。截至去年11月,中国瞄准台湾的导弹数目介乎990枚到1070枚。此外,解放军也布防了约40万部队到台湾对岸沿海一带,并有将近500架战机能在短时间内飞到台湾。该地区的空军基地更可以处理数百架战机。报告警告说,中国一旦对台发动战争,将会引来国际制裁、破坏中国的经济发展和中美关系,以至于为今年夏季举行的北京奥运蒙上污点。

  对此,中国予以反驳。中国反对外界藉军事透明度渲染中国军事威胁论,干涉中国内政,中国有权在台海部署兵力。

  胡锦涛两手对台软硬得心应手

  只要两岸处于分离状态,大陆对台政策就是两会恒久的焦点。今年两会伊始,胡锦涛就为对台政策定了调。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3月4日下午看望政协委员时发表了新对台政策谈话,以三个最大定调台独的性质,以三个凡是明确大陆未来的对台工作方向。

  胡锦涛指出,台湾任何政党,只要承认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大陆都愿意同他们交流对话、协商谈判。谈判的地位是平等的,议题是开放的,什么问题都可以谈。大陆期待,两岸双方共同努力、创造条件,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

  胡锦涛强调,凡是对台湾同胞有利的事情,凡是对维护台海和平有利的事情,凡是对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有利的事情,我们都会尽最大努力做好。我们将始终如一地履行对台湾同胞作出的承诺,既不会因局势的一时波动而有任何动摇,也不会因少数人的蓄意干扰而有任何改变。

  胡锦涛指出,台独分裂活动已成为对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最大祸害、对两岸关系发展的最大障碍、对台海地区和平稳定的最大威胁。

  与此呼应,中国外交部在新闻发布会上驳斥美国指责大陆对台军力部署时,严称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作为主权国家,有权力采取必须的国防部署,以维护国家安全与领土尊严。姜恩柱回答台湾记者提问时表示,中国已经做好必要准备,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名义和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41/67529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