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3月3日-7日)市场经历了两会和平安等大事件,市场表现出起伏的状态。这种震荡走势让投资者感觉难以有所适从,机构投资者在市场和平安事件上的分歧导致了波动,也让个人投资者受伤不浅。那机构到底是如何判断目前市场的呢?
南方基金:3月为多事之秋
3月为多事之秋,两会、重要经济数据披露和大量限售股解禁集中在3月上、中旬,预计整体上市场在3月中旬之前都将保持弱势整理的态势。目前大盘直逼前期低点,市场心态疲弱,权重股连续杀跌对市场信心的打击导致大盘短期难以扭转弱势,上行和下行空间都不大。在操作上仍应谨慎观望,等待3月下旬宏观预期明朗时再进场。
博时基金:08年以调整为主
我们认为2008年的证券市场以围绕某一中轴线的调整为主,投资策略倾向防御。从行业策略看,我们认为还是应该从内需的角度出发。首先在消费品领域,我们关注食品饮料、家电、汽车等行业的公司,其次在投资品领域,我们也关注与积极财政政策相关的工程机械、钢铁等行业。对于和宏观经济和证券市场本身密切相关的银行、保险等行业,既要考虑到这些股票的股价已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估值水平逐渐趋向相对合理水平,又要结合宏观经济的变化情况,在通胀压力明显减轻的情况下择机加大配置。
上投摩根:大盘正在选择方向
大盘逐步构筑阶段性底部的概率正在增大。展望后市,由于美国的次级债危机所引发的经济衰退概率存在不确定性,而国内通胀压力以及宏观调控力度的持续性也存在很大变数。除此之外,资金面的压力导致投资者信心恢复也需要时间,因此,大盘短期内上涨动能有所不足。但是,政策面暖风频吹,同时3月份的两会召开,这些因素又使得下跌空间缩小。大盘似乎处在上下两难的境地,正在选择突破方向。
嘉实基金:目前的风险是踏空
现在市场的所有情况都在好转。上市公司基本面并没有太大变化,分析师并没有调低盈利预期,从已披露年报和业绩预告的上市公司来看,业绩增长还有可能会超预期。再融资的政策导向和市场反应也在趋于缓和。同时,估值随著指数调整而回落,尤其是在市场的主要成份股,估值开始具有吸引力。而且,散户恐慌的市场情绪恰恰说明市场已经历调整到达阶段性低位区,也可以说,市场已处于底部区域。对于仓位较低的投资者来说,目前存在踏空的风险。
交银施罗德:大盘股的空间不大
在3月份似乎有转势的可能,大市值股票的机会是否会来临,至少需要以下几个因素配合:宏观面因素要明朗和放松,市场的流动性要充裕,同时,大市值板块要有充分的估值吸引力。从估值来看,中小盘指数溢价率在今年1、2月份上升到74%和94%的水平,但还是低于过去两年190%左右的平均溢价率,更是远低于2006年的300%的平均溢价率。似乎在市场相对冷静的时候,大盘股的相对估值的吸引力还没有足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