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医生:
您好!最近在《中文导报》上看了您关于“风湿性关节炎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区别”的文章后,联想到自己也经常关节疼痛,多在夜间疼醒,有时肿胀,怀疑自己是否也患了风湿性关节炎或类风湿性关节炎,为此,到医院做了一下检查,结果被诊断为“痛风”。这个病对我来说比较生疏,所以,想谘询一下沙医生,痛风是怎么回事?有什么危害?如何调整和治疗呢?
群马县 松本忠
高知县 熊谷一男
读者:
您好!痛风是由于长期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一种慢性代谢障碍疾病。或由于遗传性或获得性病因导致长期嘌呤代谢紊乱和体内尿酸蓄积过多所致组织损伤的一组临床综合症。由于疼痛来去匆匆,像疾风一样,因此被称之为痛风。
痛风发病原因:
其发病多与先天遗传因素(约20%—50%)和后天饮食及环境等因素相关。如长期饮酒过度、摄入大量高脂肪和高蛋白食物、过度劳累、常受风寒湿邪刺激、感染、长期不良情绪影响、以及应用某些药物(如磺胺、胰岛素)等都可诱发痛风的发作。
痛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30~40岁发病者多,可占85%以上,且成年男性发病率占95%左右,男女比例约为15:1。但近十几年来有年轻化的倾向,如十几或二十几岁的人群患痛风的也不少,这可能与饮食过盛有关。
临床症状常见高尿酸血症、特徵性关节炎反覆发作,常伴有发热、剧痛、痛风石形成,严重者可致关节活动障碍、僵硬、畸形,累及肾脏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性结石形成及痛风性肾实质病变。
中医认为:
主要是由于身体虚弱,脾肾功能失调,即脾肾阳虚,阴毒内蕴,可导致尿酸性肾病、肾功能不全等。又因七情郁结,饮食或劳倦所伤,加之外邪内侵,内外合邪,即正虚邪实,气血瘀滞不通,寒湿流注于关节而发痛风。
痛风后期危害较大,主要有:
1、痛风性关节炎;2、高尿酸血症,病变痛风性肾病极易发展为尿毒症肾衰竭,或病变为泌尿系结石、肾结石等;3,伴发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症、肥胖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其临床表现有:
1、关节疼痛反覆发作;2、局部出现红、肿、热、痛的症状;3、关节肿大、肥厚、僵硬、畸形等。
下面介绍有关中医专家治疗本病的经验方
1、风寒湿痹型:
症见肢体、关节肿胀疼痛,或呈游走性,或痛处不移,多于阴雨潮湿天加重,舌淡苔薄白,脉弦紧或濡缓。基本方有,秦艽、威灵仙、海风藤、青风藤各20 g,附子、乳香、没药、元胡、马钱子各15 g,甘草5克。每日1剂,水煎服,10天为一个疗程。
2、湿热痹阻型:
症见下肢小关节疼痛,时有红肿热痛、痛不可触,拒按,得凉则舒,伴发热口渴,烦躁不安,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基本方有,青藤、钩藤、威灵仙、天仙藤、忍冬藤、红藤、丁公藤、桑络藤、菟丝藤各15克,苍术、白芥子、五味子各10克,甘草5克。每日1剂,水煎服,10天为一个疗程。
3、瘀热内结型:
症见关节红肿刺痛,变形,屈伸不利,肌肤色紫晴,尿赤,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苔薄黄,脉细涩或沉弦。基本方有,羌活川乌、防风、桂枝、白芷各15g,威灵仙、骨碎补、熟地、栀子、续断、桃仁、红花、乳香、没药、赤芍、当归、怀牛膝,全蝎各10g,大黄、马钱子各3克,甘草5克。每日1剂,水煎服,10天为一个疗程。
4、肝肾亏损型:
症见久病不愈,反复发作,或呈游走性疼痛,甚则关节变形,活动不利,腰膝酸痛,乏力,头晕耳鸣,舌红少苔,脉弦细或细弱而数。基本方有,熟附子、桂枝各12克,茯苓、泽泻、山药、丹皮、茯苓各15克,熟地、山茱萸、枸杞子各20克,甘草5克。每日1剂,水煎服,10天为一个疗程。
关于饮食方面,痛风病人尽量少食粗粮制品、玉米、龙须菜、花菜、蘑菇、植物油、大蒜、豆角、四季豆、坚果、糖果、肉松、海产品等。不可食用动物内脏、肉精、乌骨鸡、狗肉、鱼类、啤酒等。多饮水,每日尿量要保持在2000毫升以上。
您可以根据上述情况自己调整,或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还有,关于这方面的中成药,在大阪“上海新天地”有售,效果好,希望选购。
E-mail: shadaifu@chubun.co.jp
投函地址:□542-0073 大阪市中央区日本桥2-7-5上海新天地7F
预约电话:06-6646-1031(1F) 06-6646-1390(7F) 080-1449-3455(携带) FAX:06-6646-1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