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一度遭到美国发行商的封杀,虽然最终被美国电影协会定为R级,但这些不利因素丝毫没有影响《华氏911》一片在美国本土掀起的热潮。在试映日即打破单日票房纪录的背景下,6月25日,《华氏911》在美国50个州868家影院同时上映。这部涉及敏感题材的影片终于冲破了禁播牢笼,得以与广大美国民众见面。
发行过程一波三折
由于《华氏911》是一部以揭露布什家族与本.拉登家族之间不同寻常的政治和金融关系,并指责布什政府通过散布恐怖情绪和假情报而蓄意挑起伊拉克战争的纪录片,因此从它诞生的一刻起,就注定了其坎坷的命运。5月初,原定发行商迪斯尼公司明令禁止所有子公司发行《华氏911》,同时,也没有一家美国本土发行商愿意帮助此片登上美国院线。5月底,《华氏911》在戛纳电影节上大放异彩,勇夺金棕榈大奖。6月2日,《华氏911》找到了一家海外发行商,从而摆脱了无法上映的困境。6月15日,美国电影协会以充满“ 暴力和让人不安的镜头和语言”为由,将《华氏911》定为R级(不允许17岁以下青少年单独观看),这意味着该片在美国至少损失20%的观众数量,摩尔为此提出上诉。仅过了一天,反对该片的组织在网上发起了抗议运动,呼吁全美戏院禁播此片,甚至一位支持放映此片的影院经理受到了死亡威胁。6月22日,美国电影协会驳回了迈克.摩尔的上诉,维持原先作出的R级决定。从这一系列的事件不难看出,在美国本土发行这部影片将面临多么巨大的压力。“但我知道,我会让你们每个人都看见它。我们是美国人,我们讨厌别人告诉我们看不到某些东西。我要穿越整个国家,在各个城市公园付诸行动,或是在家门口向邻居们展现,我会去这么做的!”果然,如同迈克.摩尔所说的那样,最终“那些胆敢限制思想、压制异见的家伙们是注定要失败的!”
票房成绩令人鼓舞
在一般情况下,被定为R级且临时更换发行商的影片,在票房上几乎是注定要惨败的。而《华氏911》则显示出了超强的实力。6月23日,《华氏911》在华盛顿举行了首映式,并在纽约两家影院试映。而仅在试映当天,一家影院就赢得了49000美元的票房,打破了《黑衣人》在1997年创下的43400美元的单日票房纪录。而另外一家影院,也卖出了30000美元的好成绩。之后的消息同样令人振奋:据提供网上票务服务的网站统计,预售出去的《华氏911》门票占了该网站所售出周末总票数的48%,而在同期放映的影片《疯狂躲避球》则只抢到11%的份额,原先被普遍看好的《蜘蛛侠2》则只占到9%。从目前形势来看,《华氏911》的票房前景还是不错的。
各方反响不一
《华氏911》在美国本土上映后的反响不一,其中以褒奖为多。在试映当天,很多好莱坞名人和红星都前来捧场,麦当娜等明星还强烈建议影迷去买票观看这部影片,她(他)们认为“影片真实,有说服力,很值得一看”。而正式上映的那天,也有很多影迷聚在影院门口向摩尔鼓掌欢呼,鼓励他“ 要继续勇敢地往前走”。一位观众在看完影片说:“真搞不懂,为什么不把戛纳影帝颁给布什总统呢?他的‘演技’ 实在是出色!”另一位观众表示,他一定会带孩子来看这部电影:“有些镜头可能确实有些暴力,但是想想,一两年过后,孩子们就不得不面对现实中的这一切了!”但也有人表达了不同看法,“ 影片将美国总统的形象刻画得过于丑陋了”,22岁的布朗说:“ 摩尔猛烈抨击总统,看完让人感觉美国的领导人都是非常无能的,似乎美国士兵都比总统强。”《纽约时报》的评论也很独特:“ 影片并没有过度煽情造势,但与其说是在搜集系统的证据,倒不如说是一种激动的政治请愿!”
而摩尔本人的“野心”似乎更大,他认为影片的口碑如何并不重要,他只是希望可以通过这部影片来影响即将到来的美国总统大选。“如果有人在看完影片后,放弃投布什的票,电影就算成功了。”而美国民主党委员会主席泰瑞则表示,这部影片肯定会对总统大选有很重要的作用:“ 美国人民应该了解美国的历史,了解我们国家怎样发展到现在,这非常重要,摩尔在这点上做出了贡献。”
能否引进令人关注
《华氏911》在美国本土的解禁对中国方面也产生了微妙的影响。近日有消息称中国可能也会引进《华氏911》。针对这种传言,中影负责人表示:“如果市场需要,又符合引进要求,并且能够通过审查,我们还是会考虑的。”不过他同时说:“目前观众对《华氏911》的热情也许只是暂时的,最终是否有望引进还要进行进一步的市场调研”。鉴于此片是一部如此敏感的政治纪录片,其最终能否顺利引进,实在是难下定论。
最后,还是以迈克.摩尔的一句话收尾:“我们都喜欢纪实而不是虚构,但我们的确生活在一个虚假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