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池莉 著
一夜成名对人的影响非常之大。詹国滨成名的时候是个少年,就几天工夫,眼看著他就气宇轩昂与众不同了。1966年,汉口汉江路的红旗大楼成为保皇派和造反派的争夺之地,造反派手持刀枪棍棒,发起了一次又一次的冲锋,却无法攻下红旗大楼。一直紧跟在著名红卫兵小将鲁火种身边的詹国滨,忽然攀上一棵梧桐树,返身从小窗中进入红旗大楼,将造反派的旗帜插到了大楼顶上。这一举动让他顿时从无名小卒变得大红大紫,他不仅受到了造反派头面人物的接见,而且见到了各级别的领导和重要人物。他在大会小会上做报告,接受了数不清记者的采访……几个月之后,和他同龄的少年都被取消了城市户口,要到广阔的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了,而鲁火种和詹国滨作为对文化大革命有特殊贡献的人才,而获得了留城的机会。鲁火种如愿以偿地分配到了武汉重型机械厂,而詹国滨挑三拣四的结果是一直待业在家。由于父母希望二儿子能留在城里照顾家庭,詹国滨藉坡下驴地写了一封自愿下乡的请战书,因而再一次成为红极一时的先进人物……
詹国滨并没有做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而是直接进了公社机关。为了能被保送上大学,他选择了和公社贾书记的女儿贾春娇结婚。精明的贾书记并没有将詹国滨保送到一流的大学,而是选择了离江陵非常近的荆州师专。三年后,贾书记又通过关系让詹国滨留校成了一名政工干部。贾春娇随即也调来荆州。他们生下了儿子詹宏伟,一家三口过得可谓其乐融融。但这种平淡无奇的生活很快就让詹国滨厌倦起来:为了回城必须放弃城市女孩而选择乡村姑娘,自己的一切其实都操纵在贾书记这个土皇上的手上。自己本来是一个名人,现在却完全混同于一般老百姓了。在回汉口看望父母的时候,詹国滨每次都会和鲁火种见面。昔日意气风发的朋友早已经成了一名生活拮据的普通工人,而他的妻子、当年让许多男生都视若仙女的柳燕妮,也成了一个邋遢的家庭妇女。1985年在和鲁火种的一次聚会上,柳燕妮的妹妹、女大学生柳嘉因为羡慕这个昔日英雄而疯狂地爱上了他,这使得詹国滨不可救药地陷入了恋爱和婚变。在经历了一场几乎让人绝望的家庭风暴之后,詹国滨终于如愿离婚,调到汉口并和柳嘉结了婚。
婚后柳嘉立即怀孕产子,这次是个女儿。女儿尚在襁褓,柳嘉就开始抱怨和唠叨,生活再次以它具体的严峻破灭了爱情幻觉。在柳嘉看来,詹国滨居然满足于一个普通技术学校的行政工作,尤其满足于每个月那区区薪水,甚至连进口婴儿奶粉都不够买的那点薪水。这使她万分惊愕并深感失望。詹国滨不是一个有理想有才智充满革命激情的男子汉吗?那么为什么不积极投身到改革开放的大潮?此时此刻的中国大地到处是黄金,詹国滨为什么不去把握机会呢?但詹国滨则认为柳嘉作为一个好女人应该懂得自己身心疲惫的男人首先需要修养身心,为了和她在一起,詹国滨经历了多少痛苦,她应该明白。柳嘉不是一个清新脱俗的现代大学生吗,怎么会这样鼠目寸光惟利是图?……在翻来覆去的争吵中,柳嘉终于忍不住捅破了那层温情脉脉的窗户纸,不无讥讽地说:“请不要再提你十六岁的辉煌了好不好?现在是新时代,有本事就去挣钱让自己的老婆和孩子过上小康的生活。”比詹国滨小十岁的柳嘉,用她年轻冒失的伶牙俐齿奚落嘲笑和打击男人,詹国滨由此判断:他们的爱情太草率了!但为了尚在襁褓中的幼小的孩子,两人还是在一起凑合著过了十年。到了终于劳燕分飞的那天,柳嘉所说的一段话,成了大家对詹国滨最后的印象:“詹国滨就是那种人,是香烟灰,他还以为自己有火,但其实连他自己都照亮不了,他就是一段香烟灰而已。”
接下来的急剧变化就不是詹国滨能够应付的了。五花八门的说法、提法和做法,在他还没有弄清楚的时候,城头已经变换大王旗。他们技校先是变成第三产业,后来又被私企兼并,詹国滨刚到五十岁,就被安排提前退休了。退休以后的詹国滨,全部生活内容都局限在他那套狭小破旧的住房里,简直形同一个囚徒。对青春岁月里辉煌过去的追忆,让詹国滨更感到度日如年。于是他置办行头,参加各种为老年人举办的活动,或者到各家餐厅去大吃大喝,以使自己在心理上能出点风头。但有一天,当詹国滨看到自己曾通过它爬上红旗大楼的梧桐树被伐掉后,他像忽然失去了根一样,一下子病倒了……
去世后的詹国滨只留下了那一小套房子。当柳嘉和女儿作为财产继承人去处理后事时,却有一个男人手拿借据出现了:原来詹国滨早在三年前,就以自己的住房作为抵押借了款,用来参加各类活动,试图拥有愉快的、让人尊重的生活方式……
(一虹)
载于《收获》2007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