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周宏)据日本国际交流基金日前发布的在华日企社会贡献活动调查报告透露,在华日企社会贡献活动的范围涉及“支援希望工程”、“救灾扶贫”、“促进文化交流”、“环境保护”等各个方面。尽管“环境保护”不是规模最大,但在开展社会贡献活动的深度、广度方面则是名列前茅。
在日本,企业崇尚“做好事不留名”,而在中国,也只有少数大型日企开展有效的宣传活动。因此,中国人鲜有机会了解到日资企业在当地社会所开展的交流及贡献等非商业性的活动,这也使得中国人对日本的理解迟迟得不到改善。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中国日本商会以向中国社会宣传日资企业的社会贡献活动为目的,对所属日资会员企业开展了问卷调查。由中国日本商会主办,日本国际交流基金协办。调查期间:2007年1月-3月,有效答覆企业:353家,社会贡献统计事例:237例。有效答覆企业中有151家企业已经开展了社会贡献活动,占42.8%;另有202家企业还没有开展社会贡献活动,占57.2%。
在所开展的237例社会贡献事例中,活动主体为“现地法人”的为182例(占76.8%),活动主体为“日本法人”的为26例(占11.0%);活动种类以教育.体育为最多,达104例(占43.9%),地区社会活动53例(占22.4%),环境保护41例(占17.3%)等。
在另外202家还没有开展社会贡献活动的企业中,今后打算开展社会贡献活动的企业为112家。今后预计开展的活动种类以地区社会活动为最多,达53家(占47.3%),环境保护42家(占37.5%),国际交流36家(占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