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年44岁的李缨曾担任中央电视台纪录片编导,后来留学并旅居日本,成为日本电影协会中惟一的中国人。
一说起拍摄《靖国神社》的初衷,李缨依然气愤难平。“1997年,我(在日本)到原附属于靖国神社的军人会馆去拍摄一个‘南京问题60周年研讨会’。现场在放映日军当年拍摄的纪录片《南京》。当放映到日军占领南京、举行升国旗仪式时,会场上竟响起一片掌声。这一切使我震惊不已。”李缨于是下定决心,拍一部中国人制作的有关靖国神社的纪录片。但是没有想到,这一拍就是10年。
由于题材的敏感,影片尚未公映就引起日本左、中、右翼人士的强烈反响,其中左翼和中间派大多对影片持支持态度,认为影片有助于日本公众用不同以往的角度看待靖国神社问题,而右翼势力的反对也是可想而知的。一些右翼媒体甚至以“没有屠杀”为标题,来大肆宣扬《靖国神社》是一部“反日电影”,并企图煽动公众抵制影片的放映。
对此,李缨的态度很坚定:“我的这部纪录片是‘反战’而非‘反日’影片。”
在该片的后期制作过程中,李缨抱著“试一试”的心态,想不到竟然成功申请到日本文部省艺术文化振兴基金的资助,从而使影片名副其实成为一部中日合拍的影片。而日本国内争议重重,一些日本媒体点名批评“基金会拿日本国民的税金资助这样的电影,是不能容忍的”。但基金会的回复是:即使有异议也不撤资。这让李缨很感激。李缨坦言,影片对于在历史问题上存在暧昧态度的日本人来说,“是一个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