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综合报道
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暴跌1500点,跌幅11%,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暴跌近400点,跌幅接近15%,标准普尔500指数暴跌180点,跌幅超过12%,入股全球性金融巨头的主权基金全部被套。华尔街的腥风血雨已远远超出最初预期。
充满血腥的坏账风潮
坏账规模一次比一次大,让所有关心此问题的人士不禁要问:“还有多少次坏账可以重来?”市场人士普遍认为,如果规模达到2000亿美元的话,存在偿还风险的次级信贷将覆盖绝大部分,但是,是否会因此引发其他相关业务的连锁崩盘,还有待观察。
在此背景下,花旗股价在一年内暴跌55%,美林股价在一年内暴跌50%,金融巨头们在华尔街上血流成河。据接近花旗高层的人士称,公司不排除分拆乃至申请破产保护的可能,一切都要看花旗集团新任CEO的“降低成本计划”是否能够奏效,这大概要花半年的时间来观察。
花旗集团新任CEO潘伟迪(Vikram Pandit)和美林新任董事长兼CEO塞恩(John Thain)正在将华尔街受伤最严重的一面展现给世人。虽然两者都认为本公司2007年第四季度的巨额亏损是“不可接受的”,但是,他们所有的计划都不得不基于这一“不可接受的”基础。
当两位CEO揭开公司的巨大伤口并努力争取得到注资的同时,“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很多投资者希望更大公司冲销坏账的规模更大一些。”Sandler O'Neill的分析师Jeff Harte就此表示,“投资者已经厌烦了金融巨头们的一次次没完没了地冲销(坏账)。”多位交易员表示,“我们能做的就是赶快跑,跑得慢了怕来不及。”
谁为美国输血
两位CEO的行动提前将金融巨头们的问题暴露了出来,这样使得本来要到今年3、4月份年报出来时候的市场暴跌,被强行拉到了年初的1月份,所以,我们见到了近期居然有两天市场跌幅超过了2%。在血流成河的同时,华尔街的巨头们也纷纷外出寻找输血来源。
和花旗一样,美林也被迫四处找钱:从近处的新泽西和纽约的投资者到遥远的新加坡、韩国、日本和科威特等主权基金。自去年12月份从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和戴维斯精选顾问投资公司筹集了62亿美元之后,又再次从新加坡、韩国、日本和科威特等主权基金筹集66亿美元;同时,同样是这些投资者,也入股了花旗。而这些主权基金已经全部被套牢。
2007年10月初,花旗集团、摩根大通和美国银行宣布计划成立规模800-1000亿美元的超级基金,帮助缓解持有结构性投资产品(SIV)的金融机构面对的流动性问题。这些结构性投资产品由于在信贷紧张的时候难以再融资,不得不在市场下跌的时候贱卖,从而使危机进一步加深。
花旗等成立超级基金的计划得到了美国财长鲍尔森的支持,但该计划从一开始就受到怀疑,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智囊Benn Steil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该项计划的基础是通过维持垃圾债券的价格以自保,“这是一个错误概念”。超级基金同样被美国股神巴菲特奚落.“投资者以后会汲取的一个教训是,你不仅不能通过亲吻把癞蛤蟆变成王子,也不能通过重新包装把癞蛤蟆变成王子,但证券市场中想像力非凡的人却在努力这么做。如果你有不良抵押贷款,它们不会经过重新包装就变好了。”
与此同时,美国超级基金计划也未能得到其他西方国家金融机构的支持,日本三大金融集团——三菱日联、三井住友、瑞穗拒绝加入该基金,而随著中东和新兴市场国家主权财富基金先后注资,流动性不足的问题得到改善,超级基金终于无疾而终。
而在花旗公布2007年四季报之前,花旗曾主动找到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寻求支援,但最终中国政府并未支持这一交易。
危机引发美经济衰退
每逢年底节日接踵而至的时候,人们总是期盼新年新气象。对于本次次级债危机来说,新年的确有了新的气象,但是,这一新的气象是大家都不想见到的。各种经济指标显示,次级债危机仅仅是海面上的巨浪,更大的危机正在水面之下酝酿:占美国经济半壁江山的消费正在陷入衰退。
往年圣诞,美国的大型零售商会早早关门。但是,在刚刚过去的圣诞节,很多大型零售商开门到深夜,有些甚至通宵。Macy等大型服装零售商明确表示,刚刚过去的假日销售“令人失望”。零售公司整体的消费总额较2006年下降一半。“从假日消费中,众多市场人士已经感到不妙。”同力基金董事总经理袁锦程表示。同期,这些零售商们的股票跌幅从20%至50%不等。
更打击市场的是三个政府部门接连发布关键信息:美国劳工部发布讯息称,最近申请失业救济的人数上升到了2005年以来的最高水平;紧接著美国商务部发布了2007年12月份的新屋开工建设规模下降了14%,创出了16年来的新低;费城联邦储备银行则公布,新英格兰地区1月份制造业景气指数从去年12月份的负1.6暴跌至负20.9,创出
“当制造业活跃度都已经大幅下降了,这意味著美国经济试图软著陆的可能性已经很小了,这是一次名副其实的‘大溃退’。”Naroff经济顾问公司的Joel Naroff博士表示。
尽管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国会作证时再次强调了信贷市场对美国经济构成的风险,并指出通货膨胀仍是令人担忧的问题,但是“毕竟,金融市场不是Princeton大学的黑板,学者出身的伯南克博士需要更具有创新性的作为才能应对目前的危机。”弗吉尼亚理工大学
“在我们讨论美国经济是否陷入衰退的时候,其实衰退已经开始了。”多数华尔街的分析师认为。
新一轮市场瓜分开始
作为美国经济的几大支柱之一,同时又是本次危机的引发者——金融行业注定是美国各界需要解决的头号问题,华尔街新一轮的重组已经在混乱的市场上开始了。
Jefferies公司资产管理部的负责人表示,去年8月份,曾经有掌管数十亿美元资产的客户向他索要了一份受到次级债危机冲击公司的名单,接下来,这一客户对这些股票以及相关金融产品逐一做空,目前已经收益颇丰。
针对次级信贷证券反向操作的对冲基金经理John Paulson从2006年年初押重注于看淡美国楼市,他所管理的基金去年增值达150亿美元,他本人则获利约30亿□40亿美元,将成为华尔街历来最大笔年度奖金。
另外一支队伍来自全能银行,尤其是那些没怎么受本次危机影响的金融巨头们。因为全能银行为金融巨头们承受风险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它们纷纷出手接管一些损失惨重但是资质还不错的金融公司。这在一定程度上缓冲了金融行业对整体经济的冲击。25家受损失比较严重的金融公司纷纷收到收购邀请。
没有受本次危机太大冲击的公司正在为瓜分未来的市场份额展开角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