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对第二套房贷限制政策的出台给持续高温的楼市吹来了阵阵寒风,也引发了“楼市拐点”是否出现的争论;股市的大涨让股民在享受财富加速积累的同时,也在担心奥运后的牛市是否还会这么“牛”;“中国制造”在遭遇到了一场“世界讨伐战”后,终于向世人证明,“中国制造”并不是“粗制滥造”;在广泛听取了民众意见后,“五一黄金周”终于向大家挥手告别了……
争议的存在是促进社会进步的动力,有争议,才会有方法,才会有正确的决策;有争议,老百姓才能说出自己的声音;有争议,这个世界才会有真理。
房价“拐点”是否出现
事件背景 2007年的房地产市场一直高烧不退,屡次加息也没有抑制住房价升温。但进入10月以来,以广州为代表的部分城市楼市遇冷,新建商品房销量下降严重。据统计,今年1月份深圳住房销售单月成交80.26万平方米,10月份成交量却只有15.36万平方米,创下3年来新低。房地产市场已出现“拐点”的声音渐起。
争议焦点 房地产龙头万科董事长王石接受媒体采访时承认,“深圳楼市拐点确实已经出现”。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与发展研究室主任王小广说,最近深圳房地产市场的调整,预示著房价增长放缓甚至房地产绝对价格回落的逆转已经开始,不敢说全国所有地区的房价明年都会出现拐点,但房地产市场调整的拐点已经越来越近。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认为,中国房地产将在明后年进入谷底。
但不同意“拐点说”的也大有人在。北京华远地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任志强说:“房价下跌只是暂时的、局部的,长远来看,房价不会跌。我认为房价主要由供求关系决定,而从人口学、城市化等角度来看,目前还不能得出市场上的住房供应已经过剩的判断,也看不出目前市场上住房已经满足需求……即使要下跌,也只是在局部、某个地区,而不可能是大范围的全线下跌,目前从紧的货币政策不一定意味著房地产的拐点。”
房价“拐点”是否出现也许很难断定,但疯涨的房价降降温对大家都有好处。
奥运后股市还“牛”吗
事件背景 2007年的股市确实可以用一个“牛”字来形容,尽管10月以来大盘进入调整,但依旧不能掩盖它大半年的辉煌。
有评论人士公开预言:“因为北京奥运的题材,牛市至少持续到2008年。”但奥运后,中国股市是否会像历史上其他国家一样,由“牛”变“熊”呢?
争议焦点 “奥运后股市回调”观点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悉尼在申办奥运成功当年,澳大利亚股市大涨。奥运会开幕前夕,标普/澳证200指数突破3300点创历史新高。但随后,在悉尼奥运会结束后的两年里,澳大利亚股市一直表现平平。同样,日本东京奥运会成功地带动了日本经济的发展,促成了1962-1964年的“奥林匹克景气”。但奥运会结束后,日本就陷入了1965年的严重萧条。
“北京奥运会之后,股市会遭遇这样的低谷。”一位证券人士分析。
不少人认为,奥运只是股市的一个热点题材,奥运后,热点炒作完毕,股市必然会进入低谷。不少中小投资者也把08年奥运会当作退出股市的时间点。
但似乎有更多的人士坚定地看好奥运后的股市。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曾表示,“奥运会结束后中国不会出现经济的滑坡,而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临近年底,股市的大幅回调,更让不少人开始疑惑,这股市到底会怎么走?
中国制造是质量问题还是政治问题
事件背景 2007年,对于中国的出口商来说,是最难过的一年。某些中国产品的质量和安全问题,成为国际社会热炒的焦点,被誉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制造业面临空前的信任危机。
争议焦点 今年以来,国际市场上对“中国制造”的质疑声一直不断,尽管事实表明,中国出口产品的质量远高于许多发达国家,但指责还是给中国产品带来了很大负面影响。
一些美国国会议员和政治人物对中国生产的玩具、牙膏、海产品、宠物食品等说了许多不分青红皂白的话,媒体也做了大量负面报道,美国国内的一些贸易保护主义者更趁机排挤“中国制造”的商品。
但是,面对欧盟贸易专员曼德尔森以偏概全地指责“中国制造”,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回敬道:“我非常不满意欧盟的讲话,我非常不满意曼德尔森的发言。”
客观地说,确实有某些中国产品在质量上存在一些问题,但国外某些人以偏概全,把问题扩大化,甚至上升到“政治问题”,这是对“中国制造”的“妖魔化”。
随著事实的一步步澄清,“中国制造”赢得了更多的支持者,包括美国的支持者,美国人已经没法过上一天没有“中国制造”的日子,世界也越来越离不开“中国制造”。
华为“辞职门”是否违法
事件背景 2007年9月30日,华为出台“关于终止、解除劳动合同的补偿规定”的文件,要求所有工作满8年的员工(共计7000多名)在2008年元旦之前逐步完成“先辞职再竞岗”工作。根据协议,全部主动辞职的员工可以拿到高额赔偿,华为为此支付高达10亿元的赔偿费用。
10月下旬,各大媒体披露此事并引发社会各界热议。
争议焦点 “华为7000人辞职事件”被普遍认为是对2008年1月起施行的新《劳动合同法》的应对。有人指责华为钻法律的空子,逃避社会责任;华为解释,此次辞职完全属于员工自愿,绝大部分职工会通过竞争返回原来的岗位。
“华为7000人辞职事件”引发了一场大讨论。有网友认为,华为以企业强势的权力,让“员工主动辞职”实际上就是对老员工工龄的一次性买断,是变相清洗和裁员。
但也有人持相反观点,认为华为根据企业自身发展,需要不断注入新的活力,而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后,企业的血液更新将会受到限制,这也是不得已之举。
另有多家企业也采取此办法,如媒体报道称,家乐福全国4万多名员工,除已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之外,不论工龄长短、合同是否到期,都要在12月28日之前与公司重新签订为期两年的新合同。家乐福此举也被指规避新法。
取消“黄金周”好不好
事件背景 从1999年黄金周正式走上中国的社会舞台算起,至今已经进入第九个年头。根据国家统计局和旅游局共同发布的统计数据,从2001年至今的6年,全国黄金周年均增长速度都保持在两位数以上。黄金周为旅游业和商业带来了巨大的利润,也极大地拉升和刺激了中国经济的增长。
9年以来,中国的公民在享受著“黄金周”长假探亲、休息的同时,也不得不忍受著“拥堵”之苦。火车票难买,商品价格上涨,旅游景点人满为患,景区超载接待游客破坏了环境……黄金周似乎已经体力透支。
争议焦点 2007年11月,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在网上进行民意调查,大约155万网民参加了此项调查。综合各大网站留言看,基本上对国家调整法定节假日持肯定态度,同时也有部分网民持不同意见。其中,是否应取消五一黄金周、春节假期是否应提前到除夕、带薪休假制度能否真正落实等话题,成为网民讨论的重点。
有旅行社认为,如果取消黄金周,一些希望长线游的游客就只能集中到十一、春节来出游,也许会导致这两个节假期更加拥挤。更有学者认为,黄金周假期只能增加不能取消,其社会效益大于经济效益。
而支持取消黄金周的代表则认为,黄金周负荷越来越重,到改革的时候了。长假短假相结合假日分布才更合理。
目前,国家已经出台了新的休假制度,“五一”由3天调整为1天,减少2天;清明、端午、中秋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各放假1天。
小产权房是转正还是下岗
事件背景 城市居民购买小产权房的情况存在很久了,但是今年小产权房却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所谓的小产权房,是指建在农村集体用地上的房屋,因只能办理房产证、不能办理土地使用证,且不允许上市交易,故被俗称为小产权房。这种房产土地成本低,价格几乎只有普通商品房的一半。
近年来,包括北京在内的一线城市房价不断走高,使得城市人到城乡接合部乃至远郊区县买“小产权房”的现象越来越火。
争议焦点 它的火热也遭到了各路专家一轮又一轮火热的争论。小产权房是“转正”还是“下岗”?有专家认为,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不仅是生产资料,同时还具有农民社会保障功能,违规违法用地规避了农地转用和土地审批,农民很可能得不到相应的补偿,长远生活不能保障。很多在农村买了小产权房的业主,他们的权益也是没有保障的。
但也有人认为,买小产权房或有小产权房需求的大多属于无力购买商品房的低收入者,如果一刀切地禁止必将损害许多老百姓的利益。政府相关部门应该探讨如何妥善解决小产权房的问题,争取早日让小产权房脱掉“黑户”帽子。
但由于“小产权房”从一出生就“名不正,言不顺”,必然导致了其不合法性。12月11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强调城镇居民不得到农村购买宅基地、农民住宅或“小产权房”。
医改方案最终会是什么样
事件背景 2005年7月,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与世界卫生组织合作撰写的《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医疗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