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的时候,回了趟上海。上海的日新月异,让我着实有些惊异,东方大都市名副其实。昔日的大学同窗如今在各自的领域里如火如荼地工作着,不少已经事业小成。老班长出面,终于促成了一次聚会,聚会上谈得最多的话题是“in”与“ out”。谈着谈着,我渐渐感觉与昔日的同窗和这个城市产生了一种陌生的感觉。凡是合乎潮流的就是“ in”,反之则是“out”。后又翻阅了不少报章、杂志,内容从服饰到人生居然都被框在了这两个英文单词中,这又一次让我惊讶。这不禁让我怀疑“流行”这个词汇的生命力了。流行的表面化和符号化,让它失去了站在时尚尖端的力度。因为人人都想不被社会??弃,于是削尖脑袋要钻进“ in”的圈子,而导致失去了真正意义上的“ in”。
据说在上海,有一段时间流行做全职妈咪,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也不估摸着自己符不符合实际情况,而一气辞职在家相夫教子。刚开始,还庆幸自己的时尚之举,时间一长便怨天尤人,于是变着法儿说这已落伍,要恢复自由身,说有事业的女人最美丽等等。在找着了借口之后,全身而退,把一摊子事交给了钟点工与保姆。这样的追求时尚还是不要为好。还曾看到这样一则报道,说一批时尚人士提议为上海的建筑物统一上色,强调一种上海的色彩。还好这样的提议没有“ in”上议事日程,否则又要回复到那“灰色”的时代。忽然间我有些欣幸于自己的“out”了。
现在想来倒有些怀念改革开放之初有关“ 奇装异服”的论调了,那种“ 标新立异”需要一种发自内心的“ in”的要求,勇气可赞可叹。曾经有位大师这样说过:“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其中才道出了“ in”的真正含义。发自内在的、有生命力的、有独立思考的才能真正立于不败之地,才能矗立于世界东方,不愧于东方明珠的美名。
福岛 欣蔚
据说在上海,有一段时间流行做全职妈咪,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也不估摸着自己符不符合实际情况,而一气辞职在家相夫教子。刚开始,还庆幸自己的时尚之举,时间一长便怨天尤人,于是变着法儿说这已落伍,要恢复自由身,说有事业的女人最美丽等等。在找着了借口之后,全身而退,把一摊子事交给了钟点工与保姆。这样的追求时尚还是不要为好。还曾看到这样一则报道,说一批时尚人士提议为上海的建筑物统一上色,强调一种上海的色彩。还好这样的提议没有“ in”上议事日程,否则又要回复到那“灰色”的时代。忽然间我有些欣幸于自己的“out”了。
现在想来倒有些怀念改革开放之初有关“ 奇装异服”的论调了,那种“ 标新立异”需要一种发自内心的“ in”的要求,勇气可赞可叹。曾经有位大师这样说过:“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其中才道出了“ in”的真正含义。发自内在的、有生命力的、有独立思考的才能真正立于不败之地,才能矗立于世界东方,不愧于东方明珠的美名。
福岛 欣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