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日本防卫省前官员等多名知情人士12月15日透露,防卫省以收集情报为主要目的的“报酬费”中,很多资金被以虚假票据挪用设立小金库,有关部门和官员可随意动用这笔资金。由此,防卫省整个组织持续多年的违规行为浮出水面。防卫省的“报酬费”在2007年度预算中高达1.64亿日元,不能否定这些经费中部分被挪用于职员的饮食开支等,此事曝光后势必将影响国会对新反恐特别措施法案的审理。
政府对防卫省的“报酬费”规定为“用以收集信息、资料及犯罪搜查的必要经费”,费用大部分以“情报收集”名义支出。
据相关人士透露,该小金库的设立已持续了数十年。酬金经费每年尚有结馀,总馀额至少达数千万日元。
防卫相石破茂12月15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无法确认事实关系,因而不便评论”,称防卫省将进行内部调查。
挪用情报收集费
围绕前防卫事务次官守屋武昌的受贿事件,东京地方检察院特别搜查部已对防卫省展开了搜查。据称在查获的资料中发现了小金库的账册等。
据相关人士证言,防卫省的大臣官房(相当于秘书处)等部门用已退休官员作为情报提供者,防卫省职员伪造了大量发票,以招待情报提供者或每月支付现金等方式作假,将虚报发票申领的“报酬费”填充小金库。通过该手法账面上看似乎花光了“报酬费”,而实际上却被转入小金库。
据称,此手法弥补了仅有约680万日元(2007年度预算)交际费的大部分不足,也可给予直属局及陆海空自卫队的干部、主要课室一定财政自由。小金库设于虚拟的团体名义账户内,而虚报中出现了很多同一人连续数年每月获得现金的可疑发票。
据悉,直属局之外的陆海空各自卫队各相关部局也存在类似小金库,藉收集情报之名等实际支付交际费,并备有管理小金库的“内部账册”,原则上要求提交发票。但也有证言称“部分被挪用于职员的饮食开支”,因此是否全额被用于名义上的用途不得而知。
会计检查的“禁区”
关于日本防卫省设立小金库的资金来源“报酬费”,一直是会计检查及根据信息公开制度检查不够充分的“禁区”,其开支明细及管理方法被层层“面纱”所掩盖。而外务省的机密费及警察内部的“调查用报酬费”等已是前车之鉴,这次问题的重现凸显了其作为腐败温床的危险性。
防卫省内,前防卫事务次官守屋武昌在4年多里统领防卫省,甚至被称为“天皇”,他与军火贸易公司交往甚密,并委托部下保管巨额投资资金。守屋所获“报酬费”的金额及具体用途将被要求彻底调查。
外务省曾于2001年1月曝出要人出访支援办公室前室长挪用政府机密费问题。该人虚报首相出访期间的住宿费,骗取约5亿日元内阁官房机密费,最终被东京地方法院判处7年零6个月有期徒刑。
虽然部分贪污款项被挥霍于赛马、购买高级住宅等,但外务省却没有及时发现问题,此后相继发生了虚报出席国际会议的租车、宾馆费用等贪污事件,最终还被曝拥有数额超过4.5亿日元的小金库,组织性腐败的事实浮出水面。
而警察机关的小金库问题可追溯到2003年,北海道警方被指涉嫌挪用本来作为酬谢线索提供者的经费,原钏路地区总部长等证实了该事件属实。北海道几乎所有警署都承认了挪用问题,并向中央及北海道政府退还了约9.5亿日元。该问题在全国各警察机关引起连锁反应,静冈、福冈两县警方也分别承认了虚报出差费用及有组织设立小金库的问题,退还了相关公款。
就类似事件相继发生的原因,一名前防卫省官员指出“和民营企业相比,行政机关在交际费的金额及用途上受到限制。为应对无法公开的隐性支出,小金库作为‘必需的恶行’演变为沿袭多年的惯例”。
会计检查院原则上要求各省厅提交能够证明对外支出的发票进行检查。“报酬费”也依同样要求,但考虑到情报收集源保密的特殊性存在无法获得发票的情况而允许例外的存在,因此难以查明违规行为。另一方面要求情报公开也遇到同样困境,涉及“报酬费”用途的资料多为保密处理。
但用假发票将国民税收转为小金库资金的行为是无法原谅的,因此有必要加强会计检查院的监查力度,识破防卫省虚报发票用完“报酬费”的假象。
守屋公饱私囊
据多名防卫省和自卫队相关人士透露,关于防卫省每年约1.6亿日元“报酬费”中部分被挪用到小金库中的问题,因接受军火贸易公司原专务董事贿赂被逮捕的守屋武昌在担任防卫事务次官期间,每月以次官室的份额至少获得数十万日元。
据上述人士称,防卫相、副大臣、事务次官各科室等领导级的份额由大臣官房秘书科进行管理和分配。据悉,守屋就任次官之前,次官室每月为20万日元左右。有人作证称,守屋担任次官之后,次官室所获金额增加了。
由于前防卫次官守屋武昌的贪污事件和小金库丑闻相继被曝光,防卫省计划从2008年度预算起不再挪用“报酬费”设立小金库。然而,有消息认为,整个防卫省至少有数千万日元的资金留存在小金库中,如何处理这笔资金将成为今后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