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孙盈)在日本战败时期和亲人失散的4名日本在华遗留孤儿11月12日抵达东京,开始为期11天的短暂来日寻亲。当天下午,厚生劳动省特别召开了记者会。
此次来日寻亲遗孤共包括3名男性、1名女性,分别是赵继、李凤朝、刘国新和陈凤兰(女)。1945年日本战败时他们在0-6岁左右,据推测目前的平均年龄为65.5岁。
赵继在记者会上表示,中国养父与养母对待自己胜似亲生骨肉,自己从小到大并没有是孤儿的感觉。
陈凤兰则回忆了自己幼年时,由于被同龄孩子骂“小日本”受到欺负而辍学,此后养父交给她的被捡来时所穿的衣服和两枚日本的图章在大火中被烧,失去了与日本亲人相认的凭证的痛苦经历。她表示,对于自己今后是否会来日本定居目前还没有决定,这次来日本寻亲也是一个了解日本社会和生活的好机会。
李凤朝是战后在渖阳被养父的亲友抢掳走的。他请求到场的日本媒体能够将自己的情况及时传达出去,帮助他尽快寻找到自己的亲人,并当场向媒体记者鞠躬道谢。
刘国新是在养父临终时才得知自己是日本残留孤儿的身份的。1990年,刘国新从养父的遗物中发现便条,上面用毛笔写著其父名为“佐藤松雄”,自己的名字叫“贤一”,户籍所在地为日本宫城县。厚生劳动省以此为线索进行了相关调查。11月14日,刘国新在厚生劳动省与居住在茨城县的被认为可能是其同父异母弟弟的男性等4人见了面。调查显示,便条上记载的内容大部分与日方的资料一致。但在会见中,刘国新表示已没有当时的记忆,可能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弟弟的人又是出生在二战后,具体情况不太清楚,因此无法作出判断。他还冷静地说道,既考虑到成功也考虑到失败,在100%确定之前有两手准备。此后两人还将进行DNA鉴定。
截止到目前,刘国新以外的其他3人没有亲属提出会面申请,3人也未能提供相关线索,因此暂未安排面对面调查。厚生劳动省的残留遗孤访日调查始于1981年,今年已经是第38次,也是人数最少的一次。厚生劳动省10月28日公布了此次来日寻亲的4名日本遗孤的名单、照片及线索信息(http://www.mhlw.go.jp/bunya/engo/zanryukoji.html)。厚生劳动省呼吁知情者积极提供和4人身世相关的信息。4人将在日本逗留至11月23日。其间除参观市公共职业安定所,了解有关回日本定居后的就业情况外,他们还将去东京浅草寺及秋叶原游玩,并计划去群马县旅游两天。
厚生劳动省中国孤儿等对策室介绍,目前向日中两国政府提出调查申请的在华日本遗孤共有30人。由于遗孤基本已经到了退休的年龄,退休后有了充裕的金钱和时间后才开始想到日本寻找亲属的例子目前不少。但绝大多数遗孤手中并没有太多关于亲人的线索。今年距二战结束已过去62个年头,随著遗孤亲属日益老龄化,能够获得的信息也越来越少,寻亲的难度也越来越大。2005、2006两年没有遗孤查明身世。
(寻亲联络电话:03-5253-1111转3493或3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