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汉
凡是到过日本的人,对“痴汉”这个词都不会陌生。
走在日本的一些偏僻街道或空旷之处,经常可以看到当地派出所制作的警示牌,上面写著:痴汉出没!注意痴汉!在东京的地铁站,电车车箱里,也有这类的宣传画:痴汉是犯罪!底下有小字写著根据法律第几条几条……。再下边是举报电话。而“妇女杂志”里,则几乎每期都刊有“痴汉对策”,教给你各种新招儿。沿街的大小商店里也几乎都设有“防范专柜”,一些妇女可以随身携带的小警哨啦,麻醉喷雾器啦……让你随手可得。
“痴汉”,就是指那些在公共场合,对女性非礼、猥亵、耍流氓的男人。相对而言,当然还应该有个“痴女”一词。
据闻当年蒋委员长曾有一高论,说:“妓院如同是公共厕所,要是把厕所都拆了,随地大小便的人不是就会更多了吗?……”
日本是个“性大国”,这人所共知。日本的风俗业,在整个东南亚都是数一数二的。不是有这么一句话吗:“在东京,找妓院比找饭馆容易。”在这里从事卖淫的女性,几乎囊括了世界所有的肤色和人种。什么“个室鉴赏”、“人妻专门”、“初夜体验”……真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可是即便如此,仍然是供不应求,“痴汉”事件还是屡有发生。
偶尔从电视、报纸的花边新闻中看到那些在电车上、街市中触犯了律条的“痴汉”们,往往都是些什么:职员啊、公司社长啊,甚至是警察官啊,还有议员什么的。一个个都是衣冠楚楚,道貌岸然的样子。在交待罪行时,一般的理由都是:“因为喝了酒,所以就……一定接受处罚!”。接下来,便是“态度十分诚恳”的道歉:后悔不已、躬身不迭,鞠躬最少要在十次以上。有的“痴汉”会要求不能在画面上露出自己的真实面目,所以,这时候电视上“痴汉”的脸是被“马塞克”遮住的。因为根据法律规定:犯人有权保护个人名誉不受伤害(但愿不是为了自己下次做案方便)。
而对于喝醉酒的理由,则会网开一面,在日本,除对酒后开车的处罚严厉外,其它时候一般不与深究。就像中国对待“智障犯人”一样,好像喝了酒的人干点儿什么事都可以得到理解似的,真让人感到“温馨”(日本的另一个“酒鬼现象”也值得另行一文)。
在我住的地方附近有个小公园,里面有座小土山,是我每天晨练的场地。因为要趁著空气最清鲜的时候练气功,所以晨练的时间比一般人要早得多。
公园里、土山下,靠路边的一个犄角上有个小亭子,亭子里住著一个流浪汉。
我在白天的时候见过这个流浪汉,四十几岁的年纪,花白的头发,长长的胡子,脏兮兮的样子。骑著一辆什么时候都挂满各种东西的自行车。
早上热身跑圈时,每次都能看到他在亭子边上那个用纸箱板搭的棚子里睡觉,自行车靠在一边,被窝的上边和下边都露在棚子的外边。夏天有时乾脆就睡在亭子中间的那块大石板上。
偶尔一天,发现他睡著的被窝里露著两个脑袋,吓了一跳!放慢脚步仔细看看:啊?!是个女人!石头下边还多了一双女人的鞋。随即掩嘴一笑,心说:真有不怕脏的。
又一天,去楼下小区的洗衣店取衣服,和店老板闲聊起了那个流浪汉的事才知道,他本是个在“地元”(本地)颇有名气的“痴汉”,年轻时曾经为此坐过牢,出狱后一直以流浪为生。跟他睡觉的女人是个“未亡人”(寡妇),看他怪可怜的,有时去陪陪他。
这时,老板娘插话说:“独身的男人和女人有时是很难受的啊!”
我听了无言以对。
虽然旅日多年,对日本的这些“痴汉现象”始终百思而不得其解!
在中国古汉语中,“痴”字,原本是一种病状。
早在元代,王国瑞所著《针灸玉龙歌》中,便有“痴呆之症不堪亲,不识尊卑枉辱人”的词句。必须得“神门独治痴呆病,转手骨开得穴真”方能得治。
到了现代,汉语“说文解字”中的“痴汉”二字,却有了个很浪漫的词意:“痴情的汉子”,或者俗称:“多情男儿”。
把一个如此美好、浪漫的词句赋之于那些“龌龊之人”,看起来真是异国异邦的文化差异。这其中的褒贬内含,我想大概也会另有不同。
“痴汉现象”应该属于“性文化”的范畴。
日本的“性文化”贯穿历史,遍及社会的方方面面。
从“绳文时代”的泥人塑形,到“狂言、落语”中的词句,无不将“性文化”浸于其中。
“性乃天赐!”
“情之颠极,性也!”
就连日本人无限崇拜欣赏的“樱花”也充斥著“性爱”的象徵:
“樱花、武士道精神。开得短暂、绚烂。败得壮烈、迅猛。给人做爱的感觉。”
时至今日,无处不在的“痴汉现象”更是把日本的“性文化”推上了顶峰。“女人的下半身是为男人准备的”,民间的一句俗语,便道出了日本女性的社会地位。更有那些“风俗业巨头”、“黑社会霸主”,在暗中不断地为日本的“性文化”推波助澜、兴风作浪,更使得“痴汉现象”愈演愈烈。
前几年,曾经刮过一阵“少女的淫水可以壮阳”的邪风。一下子,便让那些年愈不惑的“叔父桑”们(叔叔大爷),把手伸向了“女子高生”的身上(高中女孩)。“援助交际”的价码越升越高。到后来,“饥不择食”的叔叔大爷们,乾脆连中、小学生女孩的“鲜儿”也想尝尝。慌得各中、小学校赶紧联合媒体一起惊呼:注意校园痴汉!保护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