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中国航空航天再飞跃 “嫦娥”顺利飞向月球
日期: 07年11月1期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11月1日表示,经过17个小时的监控,嫦娥一号卫星的变轨精度达到万分之三,正沿著预想的轨道上飞行,表现良好,因此取消了原定1日上午10时的中途轨道修正。北京飞控中心总工程师王也隽表示,到目前为止可以说奔月已经成功了一半。

  据中国央视报道,10月31日下午,嫦娥一号卫星完成第三次近地点变轨,顺利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开始飞向月球。截止到11月1日上午10点,嫦娥一号卫星已经运行了180多个小时,行走了150万公里路程,原计划在11月1日上午10点30分左右,当卫星飞行到距离地球17万公里处,会进行第一次中途修正。

  所谓中途修正就是把卫星的轨道再精确地校准一下,但是根据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17个小时的监控,嫦娥一号卫星的变轨精度达到万分之三,正沿著预想的轨道飞行,表现良好,因此取消了第一次中途轨道修正。嫦娥一号在地月转移轨道上一共要运行5天,按照原定计划,一共要进行三次轨道中途轨道修正。

  北京飞控中心总工程师王也隽表示,奔月有两个关键点风险相当,一个是这次变轨,另一个是近月制动,现在已经成功闯过一个关键点,可以说奔月已经成功了一半。

  王也隽说,和前几次变轨的过程差别不大,只是这次对精度要求特别高。这就像打靶一样,如果一开始有点偏,最后在靶上会偏很多。经过此次变轨,卫星飞行速度达到10.58km/s,刷新了我国航天器的飞行速度纪录。而且在38万公里的奔月途中,地月空间中的流星、陨石或者空间碎片都有相应的数据库,我们根据这个数据库计算过,不会影响嫦娥一号

  中国探月小组专家表示,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真空中如果是运动的,将会一直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因此,嫦娥一号在地月转移轨道上的飞行是不需要动力的,完全依靠自身的惯性,始终保持10.9千米/秒的速度向月球前进。

  根据国家空间天气检测预警中心11月1日上午9时发布的空间天气预报,预计未来三天之内,太阳活动水平都比较低。中国探月小组专家说,此时的太阳比较宁静,不会给嫦娥一号的飞行造成影响。

  专家说,在人类探月活动的历史上,曾多次发生探测器未能实现月球的捕获而丢失在星际间的事故,这大多是由于飞行过程中卫星姿态和速度控制不精确造成的。如果卫星在地月转移轨道近地点有1米/秒的速度误差或1千米的高度误差,飞到月球附近时都将产生几千千米的位置误差。

  进入月球轨道之后,嫦娥一号卫星有三次近月制动,即刹车。第一次近月制动,将发生在11月5日,卫星将从地月转移轨道进入12小时月球轨道。此时,为了绕月,嫦娥一号必须将自身的速度由10.9千米/秒降到接近3千米/秒。而超过或者低于这个速度都会引发危险。

  11月5日,嫦娥一号将首次飞临近月点。届时,刹车减速,确保嫦娥一号被月球捕获将成为至关重要的动作。如果刹车出现偏差,卫星将可能飞掠月球或撞击月面;如果刹车成功,嫦娥一号卫星将进入周期12小时的月球极轨椭圆轨道,成为一颗真正的月球卫星。

  6日,嫦娥一号卫星进行第二次近月制动,速度进一步降低,卫星进入3.5小时轨道,并在这个轨道上运行7圈。

  7日,嫦娥一号卫星进行第三次近月制动,进入127分钟月球极月轨道。这是卫星绕月飞行的工作轨道。这个轨道为圆形,离月球表面200公里。这时嫦娥一号卫星将向地面传回经过公众投票选出的30首歌曲。

  专家预计,18日嫦娥一号卫星将首先通过定向天线,将空间环境探测数据和卫星上存贮的语音数据传回地面,然后全部探测仪器开机进行科学探测工作。专家表示,如果顺利进入月球轨道,表明中国的卫星能从地球到月亮,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将标志中国的航天能力取得了重要突破。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56/56165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