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希望在北京──访NEC-CAS的海归们
日期: 04年05月1期
   NEC-CAS成立于1994年,是日本电气公司(NEC)和中国科学院(CAS)合资创办的计算器软件公司。经过10年的发展,NEC-CAS已有除北京之外的2处开发中心——西安开发中心和上海开发中心(详情可参照公司的社外主页http://www.necas.com.cn/)。
2000年4月望月总经理走马上任,正赶上NEC-CAS大发展时期,企业规模迅速扩大急需的就是人才,特别是既了解日本文化又懂技术会管理的人才。2001年公司只有4名中方课长,到2004年,本土化的中方经营干部(部长级)已有3名,课长15名,还有4名课长候补在研修中。他们分别活跃在开发一线。
部长级人物:
   时光如梭,岁月匆匆,转眼间我已经回国10年了。当年,NEC要在中国办软件开发公司,我选择回国,加入了这家公司。公司从最初的40多人发展到现在的400多人,业务从最初的2-3个产品开发,到现在的近30个软件产品开发,分支机构从当时的北京一处,发展到现在的北京、上海、西安三地。我也从一个小兵,变成了公司的一名经营管理干部。
   当然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层面也不可同日而语了。我现在差不多每2个月就要到日本出一次差,开会,谈业务,每次也必然要与在日本继续奋斗的朋友们相约叙旧到终电来临之时。大家都深有同感的一点是:北京与东京之间,就跟在国内的普通出差一样,没有什么特别差异。中日两国企业间的商务往来日趋频繁,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在大家的交谈中,我感觉到:作为一个“ 奔4”的人近中年的心理方面,与在日本的同龄朋友相比,我觉得自己可能是更安定一些,心理压力也少一些。至少我有了一个长期的安身之地,可以有自己的一摊小事业,也有比较明确的中期远景。
   课长级人物:
   我1995年去日本研修过几个月,日语多少凑合能交流,但是要想在对日开发中有更大的发展,以当时我的日语水平是远远不行的,回国后的环境也很难再有大幅提高。这也是我决定2次留日的一个原因。
虽然1998年日本的经济不算景气,但是IT这一行工作还是比较好找的。特别是作为有5年工作经验的开发人员,应该说有一定的竞争力。作为有一定优势的开发人员,我虽然站住了脚,但想想干到40岁也不过如此,心有不甘。毕竟不能一辈子编软件吧!早晚有一天干不动,会被年轻人超过,于是就开始找机会。2000年9月,在朋友帮助下,我回国就职了。
虽然国内工作也需要适应,薪水也无法和日本相比,但可以做自己喜欢的工作,感觉不一样。几年下来,能够将一个开发部门管理得比较顺手了。这使我对自己的工作、生活和人生充满自信和希望,我相信中国会更加稳定,NEC-CAS的未来会充满活力。
主任级人物:
   “ 中国真的进步了,北京真的发达了,父母也真的衰老了”,这是我归国3个月来真实的感受。我于1998年作为一名计算器软件工程师赴日本工作,在日本东京工作了5年多之后,去年(2003年)年末回到祖国首都北京。
   现在北京到处高楼大厦林立,宽敞的街道四通八达,城区不断扩大,6环环线已经开始建设。我现在每天上班和在日本时一样,乘坐“ 电车”准时到达公司,我相信用不了多久(2008年的北京奥运前后),将有更多的人享受上这种准时舒适廉价的交通工具。现在,北京的私家车拥有量已经达到62万辆,公司里就有许多20几岁就开着私车上班的年轻人,看见他们,连“ 免许”还没有拿到的我,真是惭愧。大型的电器店“ 大中”“ 国美”绝对可以和日本的yodobashi和bic相媲美。现在有好多外国人在中国买电器带回国,你听说过吗?随着物质上的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文化教育也同步改善,很多海外华人都把子女送回国内接受教育。
   关于亲情,不知道大家如何看待。中国的传统文化,形成了中国人本质,孝敬父母,关爱家庭,是传统中国人所推崇的。看着父母的衰老,多年来没能陪伴在他们身边的内疚非常的强烈,幸好我回来了,我可以从现在开始补偿,为家人创造一个充满亲情、富裕祥和的生活,何尝不是一种成功的形式呢!
   随着中国对日开发规模的日渐扩大,NEC-CAS的这些归国人员将会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期望并欢迎更多的有识之士加入到这一行列中来。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47/5615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