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职者 刘骏舒
向太空发展这是一种趋势,有十多亿人口的中国自然不能成为太空探索的看客。中国有能力,也应该向月球、火星进发。
就职者 陈翔
中国人掌握了卫星变轨技术,这才是美国人最害怕的。试想,一枚洲际导弹在天上左变轨右变轨,最后落在哪里只有中国人自己知道。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只是对弹道式导弹有效,对于这种“自由人”,他们根本没有办法。现在我们又掌握了远距离遥控技术,说明中国人在这方面又有了新的突破。说“嫦娥”没有任何的军事意图,这是不可能的。卫星技术本身就是军事技术,没有它就不是强国。祝“嫦娥”一路顺利,祝中国更加强大。
留学生 刘素
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为我们国家在航空航天领域所取得的突破性成就感到骄傲和自豪。所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尤其是当今世界科技竞争日益强烈的情况下,我们在取得成就的同时,还应该保持冷静的头脑和谦虚谨慎的态度,多吸收其他国家的先进技术,提高自己的创造力,再接再厉,努力创造出更辉煌的成果,为中华民族增光添彩。
就职者 梁辉
一声霹雳梦千年,万里长空今腾欢,寂寞月宫迎贵客,仙子无恙展笑颜。
就职者 李辉向
我朋友说是美国的更厉害,我就跟他说,不懂别乱说,别老是美国怎么怎么地,美国当年技术也只能用大功率火箭高成本发射,现在早就淘汰了!现在用轨道加速技术,成本很低很低!这才是现在流行的技术,嫦娥卫星不一定最先进,但是发射技术是非常先进的。
就职者 陈光
不要弄这么多高科技的了,还是先把老百姓的日子过好再说吧。先把乡村的教育搞起来,再把农民工的问题解决了。
就职者 王辉嘉
首先是祝贺!科技实力确实强大。但不知为何,关系民生的汽车工业却远比这落后,每年花大笔的外汇去进口高档轿车,难道制造汽车比制造卫星更难?
就职者 金洪俊
我到现在才认识到奔月确实技术复杂,难度不小。轨道计算应该不难,但如何精确控制,如变轨时点火多少时间、产生多少动能和速度,还有地月引力等,而不是在地球时的单一影响。距离太远,信号接受能力要加强。不知道上次美国登陆火星时信号怎么传输的,是否需要其他卫星的中继。
主妇 张秋丽
挺好玩的,像放礼花。
就职者 林姗
我倒是觉得韩国和日本挺无耻的,他们非说“嫦娥奔月”的故事是从他们这里传出去的,他们难道忘记了这些古文化传说都是从中国来的吗?
近期讨论题目:“归化和永住,你选哪一样?”“你是否为教育问题担忧”。欢迎读者朋友踊跃发言。传真请发至:03-5434-3055。电子邮件发到duhl@chubun.co.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