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大坝等水利工程被指破坏生态环境。中国政府表示,为了在今后10至15年保护三峡库区的“生态安全”,重庆市将把大约400万人转移到距离都市区一小时路程的经济圈内居住。
据新华社报道,中国国务院近日对“重庆市城乡总体发展规划(2007-2020)”作出批覆,重庆市未来采用“一个特大城市带一批城市群”的发展模式“得到确定”。根据这个规划,在未来10至15年,重庆市将对渝东北和渝东南区内约400多万人“进行战略性转移”,转移到“一小时经济圈”内居住、发展,而这一人口转移数量是三峡水库百万大移民的4倍。
报道说,这一规划确定了“一圈两翼”的区域空间结构,“即以都市区为中心的一小时经济圈,以万州为中心的三峡库区核心地带为渝东北翼,以黔江为中心的乌江流域和武陵山区为渝东南翼”。而重庆市计划在未来5年内,首先有200百万人进行这一战略大转移。
耗资250亿美元的三峡工程靠近重庆,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工程。但是,即便是那些原来支持修建这个工程的高级官员也警告说,三峡工程附近的地区正为大坝付出沉重的环境代价。中国专家已表示,三峡工程生态环境安全存在诸多新老隐患,如不及时预防治理,恐酿大祸。
三峡工程历经15年建设,已接近尾声。自去年进入初始运行期以来,其对长达600公里库区的生态环境以及长江河道形态产生的影响,也逐步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