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游电气史料馆 读日本近代史
日期: 07年10月2期

 

  一、日本人和电气相逢

                            (江户~明治中期)

  江户时代已有日本人知道电气

  〈历史背景〉电气最初传到日本是在江户中期,但是对日本百姓来说,看到电灯则是在100多年以后。1878年(明治11年)日本第一盏电灯点亮,1882年(明治15年)电灯首次在东京银座公开亮相,普通老百姓有机会看到电灯所放射出耀眼的光芒。这盏电灯是弧光灯,虽然这种电灯没有马上替代当时使用的煤气灯,但它夺目的光芒照亮了日本民众的胸怀。

  二、火力发电的诞生和发展

                                       (明治中期~)

  日本家庭开始了用电生活

  〈历史背景〉最初的电气事业是小型蒸汽机和发电机结合的小规模发电设备。1882年,爱迪生在纽约和伦敦首次供给电力,仅仅5年后的1887年(明治20年),日本也有了供电服务。从此以后,电气照明和电气动力的优秀被广泛认知,电力供给网随著需求也不断扩大。当时保证电力供给的发电方式是:利用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热能来加热水,使水变成高温、高压水蒸气,然后再由水蒸气推动发电机来发电,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火力发电。

  三、水利发电和远距离送电

                              (明治末期~)

  水的力量使电气事业蓬勃发展

  〈历史背景〉利用水轮机发电是在1878年前后,最初的设备比较小,电力供给范围也仅局限于设备周边。后来,随著发电站的大规模化和交流供电设备的应用,对于远距离也可以供电。随著水力发电的出现,供电范围大幅扩展。1912年(大正元年)水力发电量超过了火力,在那一年,在东京市内的家庭里电灯已经得到普及。

  四、广域供电网的形成

  (大正期~)

  电力输送到各个角落、电线架设到各个地点的时代

  〈历史背景〉随著经济的发展,社会对电力需求增大,日本各地都在山间建设了大型水力发电站,通过远距离输电网把电输送到都市中。输送这样大流量的电力需要大规模的电力网线、变压器、遮断器等设备,这个时期送电技术和变电技术也应时得到发展。此外,此时正值关东大地震后的经济复兴时期,许多电力企业开始竞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国家集权制度下,日本电力事业仍然急剧发展变化。

  五、电器和社会

  电气创造出新的生活文化

  明治时代至昭和初期,为了使电气能更加安全利用,配电技术得到发展。另外,大正时代人们开始崇尚欧美文化,大正现代主义成为流行语。家电制品在这一时期迅速普及,战前是收音机,战后是洗衣机和电冰箱被当时人们宠爱。在电气史料馆的电气和社会展区,会看到近代以来电力是如何支撑著日本社会的产业和都市环境,同时还能看到为了安全利用电力、避免停电,配电技术是如何发展的。

  六、网络的形成和运用

                            更加准确、高效,电气高速进化

  1887年(明治20年),东京电灯首次在日本供电。那时的供电设备仅是由简单的发电机和配电线、配电盘组成。而到现在,电气的利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个展区则能看到日本电力网的发展历史及支撑其发展的技术革新。

  七、发电站的大容量、高效率化

                  (战后高度经济成长期)

  激增的电力需求使发电所走向大型化

  〈历史背景〉伴随著战后经济复兴,电力需要急速增大。为了满足社会需求,大型新锐火力发电站相继建成。但是,因为战争使电力相关技术长期停滞,为了和时代同步需要从海外引进最新技术。这个时期,电力需求仍然不断增长,水力发电需要大面积占地开发地点,而日本却开发地严重不足,因此,建设工期短、容量大的火力发电站成为电力的主要供应方式。火力发电要耗费能源,如何让有限的能源高效合理地利用成为这一时期的新课题。

  八、能源多样化和最新技术相交

                      (战后安定成长期)

  使用各种燃料保证电力安定供给

  〈历史背景〉经历了两次石油危机和大气污染深刻化,1970年,电气事业的整体业态发生了巨大变化。空调的普及等原因造成了夏季用电高峰现象,且这种现象越来越严重。因此,发电用能源也从主要依赖石油发展到LNG火力、核能、水力等多能源,利用各种能源的特长来对应国际能源市场的变化。另外,为了对应战后经济发展需求,电网也实行了高电压、大容量化,同时导入了超高压送变电技术。

  九、原子能发电的足迹

  能源历史进入新时代,原子能领导世界

  1963年(昭和38年)日本原子能发电成功以来,建设了许多核电站,到2000年全国有核电站51个,总发电量4491万7000kW,约占总电力供给量的40%。对于地震频发的日本来说,设施的安全和安定性尤为重要。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50/53559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