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虹羽架桥跨越中日
日期: 07年10月1期

    ■ 本报记者 周宏

 

    为了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9月29日从东京羽田机场飞往上海虹桥机场的定期国际客运包机航班正式开通,首航包机满载著247名乘客,于上午9点半在蒙蒙秋雨中从羽田机场起飞。

   35年前的这一天,周恩来总理与访问北京的田中角荣首相签署了《中日联合声明》,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35年间,中日两国在诸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取得累累成果:中日双向人员往来进入500万人时代;双边贸易总额接近2500亿美元,其规模比邦交正常化当初增加了190倍;两国政府把邦交正常化35周年确定为中日文化体育交流年,开展了一系列的交流活动;已经展开的2万名日本人和1万名中国人互访旅游交流项目正处于高潮;每年近3000名高中生的互访正在实施;尤其是9月29日开通了连接东京羽田机场和上海虹桥机场的定期国际客运包机航班,中日之间的距离正在逐渐缩短。

   新开通的客运包机航班每天4个往返,分别由全日空、日本航空、中国东方航空、上海航空各执飞一班。9月29日上午7时30分,日中4个航空公司在羽田机场联合举行了开通庆典仪式。日本国土交通大臣冬柴铁三、中国驻日本大使馆临时代办孔铉佑等嘉宾出席了开通典礼。冬柴铁三致词说,这一航线的开通象徵著日中关系日益密切,他确信两国今后的交流会越来越频繁。冬柴铁三随后搭乘首航包机前往上海。

    开通庆典仪式后,全日空和日航分别在各自登机口举行了纪念活动,竞相表现对中国航线的重视。全日空在登机口架起彩虹灯饰,向首航航班的两名乘客代表赠送了飞天熊猫客机的模型,这两名乘客代表是年仅5岁的津波古充基及其妹妹。

    年仅2岁的津波古美都,兄妹俩对飞天熊猫爱不释手。津波兄妹的母亲表示,第一次去上海,特意选择了这一次具有纪念意义的航班。日航也特别安排了两名空姐身著1974年首次开通中国航线时的制服以兹纪念,并且从10月28日起推出31万日元高价的头等舱服务。

    据了解,受中日关系大局影响,日本方面想开通羽田-虹桥定期包机的航空谈判在2005年夏季暂停。2006年秋季,情况出现好转。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访华时提出这一构想,希望在今年9月29日开通。一开始,中方因虹桥机场没有办理出入境手续的相关设施,以及航班已经饱和等,面露难色,磋商未能取得进展。去年12月初,冬柴铁三为此访问中国,专门拜访了唐家璇国务委员和中国民航总局局长杨元元。温家宝总理今年4月访日之际,终于取得决定性进展。

    根据今年4月发表的《中日联合新闻公报》规定,中日民航部门经过积极协调和共同努力,使上海和东京这两个两国最繁忙城市的国内机场最终实现了国际通航。开通日初步定为10月8日,因为9月29日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9月30日是星期日、10月1-7日是国庆假日、10月8日是国庆后的首个工作日。今年6月22日,冬柴铁三出席第二届中日韩三国旅游峰会,与民航总局局长杨元元进一步磋商;8月20-23日,冬柴再次访问中国,在上海视察了虹桥机场;在两国政府大力促成下,冬柴获知新航线最终将在9月29日这一重要日子正式开通。冬柴铁三为此三顾茅庐,最终获得成功。冬柴在开通庆典仪式上幽默地表示:多亏了中国老朋友的帮忙。据悉,他在中午时分抵达上海后表示,感觉就像在日本国内旅行一样。

    9月29日起,日本的全日空与中国的国航、上航在羽田-虹桥航线上实现代码共享合作。通过代码共享,3家公司连接日本和上海之间的航班数(包括浦东机场起降航班)合计达104班/周。其中,全日空承运49班/周、国航承运35班/周、上海航空承运20班/周。目前,东京至上海航线由日航、全日空、美国西北和东航、国航、上航6家公司执行航班。羽田-虹桥包机开通后,东京-上海航线由每天14个航班增加到18个航班,运力投入增加了30%(约1000个座位)。至此,日航与中国之间的航班数由294班/周增加到301班/周,全日空与国航、上航三家合计与中国之间的航班数由267班/周增加到281班/周。这将为中日两国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提供更方便快捷的服务和更多的出行选择。

    另外,上海虹桥机场-首尔金浦机场的定期国际客运包机航班将于今年10月28日开通,每天有4个往返航班。而东京羽田机场与首尔金浦机场早在2003年11月就开通了包机航班,每天8个往返航班。这样,中日韩三国3个最繁忙城市——上海、东京、首尔的国内机场实现了国际互通,中日韩三国在虹桥羽田金浦之间构筑了空中金三角网络。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41/53059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