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得沸沸扬扬的“入联课题”暂告一个段落,而国民党总统候选人马英九与民进党候选人谢长廷之间的选战正逐日加温。距离2008年总统大选不到半年时间,有迹象显示两个候选人都意图扩大中间与温和选民的认同基础,蓝绿的差异在这个阶段反而模糊起来。中间选民最后很可能必须从被选举夸大的蓝绿差异中作出取舍,不过,其实际差别真的没有一般人想像得那么大。
9月中,马英九参与国民党“全民拼生活,重返联合国”游行及晚会后,透过幕僚发表声明,强调中华民国与台湾如今已密不可分,宣示“台湾就是中华民国,伤害中华民国,就是伤害台湾”,其最新的具体本土化论述被认为几乎触碰党内深蓝禁忌,引发广泛关注。最值得留意的是近来积极强化本土论述的他,又再次逼近民进党长期垄断的台湾路线。
在台湾主体意识高涨的趋势下,马英九显然感觉民意走向难以逆转,既然意识到自己无法完全回避有关台湾主体和国民党本土化的问题,他必须展现有意走出国民党蓝色大门的决心,拓展票源。国民党6月底首度修改党章“去统加台湾”,结合“以台湾为主,对人民有利”的主张,进一步朝本土化路线转型。从较早时单车绕行台湾及当下的中南部基层长住计划,再到返联游行等绵密的连贯动作,都是马英九直接挑战绿营、淡化个人省籍色彩与意识形态区隔的大胆做法。8月接受中央社专访时他甚至直言,国民党和民进党的差别其实只是“一个台湾,各自表述”。
反观谢长廷近来备受总统陈水扁高调主导“入联课题”所累,选举节奏陷于被动。不过新加坡《海峡时报》刊登月前进行的专访内容,他在其中强调两岸关系应在维持台湾主体性的前提下更加开放的信息,不失为一次机会,提醒对他心存疑虑的中间选民,他其实也具备让两岸关系解冻的立场和倾向。
两岸开放的主张,不是马英九的专利。谢长廷也具体主张开放直航、开放大陆资金到台湾投资以及观光客赴台,两岸政策方面与马英九的区隔其实相去不远。再者,无论美国反对的压力是否在某种程度奏效,考虑到谢长廷稍早前提出的蓝绿合并公投的建议,不难观察出他的顾忌:过度操作深绿效应可能让意识形态热情不高的中间选民更加疏离政治,或转向支持马英九。
眼前存在赢得政权的现实选举考量,国民党深蓝派系面对党内本土化论述当道,一直采取容忍态度,观察家认为,马英九已在党内找到呼吸空间,其本土化位移只剩对外界的“说服力的问题”。至于民进党,因主席游锡坤遭检方起诉贪污特别费请辞,导致新一轮权力洗牌,独派影响力挥之不去。谢长廷的“和解共生”理念除了对外存在说服力的质疑,也成为一个“能不能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