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部近日修订并发布了新的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
除对部分内容进行修改和调整外,新的守则和规范根据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分别增加了符合时代特征的内容,如诚实守信、加强实践、合作意识、创新意识、网络文明、安全自护、远离毒品等。
教育部此次对守则和规范进行了修订,将《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守则》合并为《中小学生守则》,并对《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进行了必要的调整和补充。根据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守则》从大处着眼,对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行为习惯养成提出了基本要求,《规范》从小处着眼,从行为习惯养成入手,提出具体的、操作性较强的要求。
通过对比旧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发现,第36条“遵守网络道德和安全规定,不浏览、不制作、不传播不良信息,慎交网友,不进入营业性网吧”是此次新增加的内容,此外,中、小学生行为规范分别增加了拒绝毒品和远离毒品的内容。对比旧版,新《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去掉了“ 坐、立、行、读书、写字姿势正确”,“ 尊重外地人,遇有问路,认真指引”等内容。
除对部分内容进行修改和调整外,新的守则和规范根据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分别增加了符合时代特征的内容,如诚实守信、加强实践、合作意识、创新意识、网络文明、安全自护、远离毒品等。
教育部此次对守则和规范进行了修订,将《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守则》合并为《中小学生守则》,并对《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进行了必要的调整和补充。根据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守则》从大处着眼,对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行为习惯养成提出了基本要求,《规范》从小处着眼,从行为习惯养成入手,提出具体的、操作性较强的要求。
通过对比旧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发现,第36条“遵守网络道德和安全规定,不浏览、不制作、不传播不良信息,慎交网友,不进入营业性网吧”是此次新增加的内容,此外,中、小学生行为规范分别增加了拒绝毒品和远离毒品的内容。对比旧版,新《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去掉了“ 坐、立、行、读书、写字姿势正确”,“ 尊重外地人,遇有问路,认真指引”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