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的两家银行报告称上半年利润大幅增长,这一方面得益于正以两位数速度增长的中国经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中国银行业面貌发生著日新月异的变化,正不断创造出新的中间业务。
这两家银行分别是中国银行业资产最多的中国工商银行和同属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中国银行。两家银行23日还首次披露了在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投资金额,而且正如所料,他们的投资额很少。这支持了分析师们对中国与当前席卷全球的信用危机基本绝缘的观点,而从澳大利亚到德国,全球许多市场都受到了这场危机的冲击。
中国工商银行表示,上半年净利润为人民币410.4亿元,较上年同期的254亿元激增62%,这主要归功于利息收入增加和新业务的扩展。工商银行是在上海和香港两地上市的公司,此次公布的业绩是按照国际会计准则计算的。
中国银行则表示,上半年净利润为人民币295.4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94.8亿元增长52%,这一业绩同样是基于国际会计准则计算得出的。利润增长主要归功于利息收入的增加以及中间业务收入强劲增长。
两家银行的业绩凸显出,中国银行业已扭转了数年前大多数国有大型银行因为长年向经营不善的国企放债而受困于大量不良贷款的状况。这些年来,因为政府将不良贷款从各大银行账面上剥离,也因为银行自身加强了风险管理并丰富了业务种类,银行业因此受益匪浅。
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通过以往两年进行的公开上市融资筹集到数十亿美元的资金,如今已跻身全球市值最高的上市银行之列。除此之外,这些银行还引入了包括高盛集团和苏格兰皇家银行集团在内的战略投资者,并藉此学习到他们的经验。高盛集团持有中国工商银行约5%的股份,苏格兰皇家银行集团则在中国银行持股4.3%。
中国工商银行披露,截至6月末,它持有12.3亿美元的美国次级抵押贷款证券,这只是其1.09万亿美元资产的九牛一毛。而中国银行则表示,在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投资额为96.5亿美元,占其证券投资总额的比例也不过3.8%,在该行7700亿美元总资产中所占比重只略超过1%。
分析师认为,中国银行在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投资额可能是中国各银行中最多的,预计将出现一些损失。惠誉国际评级(Fitch ratings)董事总经理大卫.马绍尔(David Marshall)表示,考虑到该行庞大的资本基础和强劲的经营利润,应付这些损失应该不在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