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越来越小了,武器装备却越来越好了,战斗力也越来越强了。”这是全国人大的解放军代表李光禄对近年来中国军队发展的评价。
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标志著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诞生,至今它已经走过了80个年头。
从两次天安门广场举行的阅兵式,可以表明它的成长历程。
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阅兵式上,海军只有两个排,空军只有17架飞机。受阅的官兵中,技术人员仅占总数的百分之三;受阅武器中,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来自战场缴获的敌军武器。
1999年10月1日在建国50周年的庆典上,中国人民解放军参阅的陆军、海军、空军、二炮、武警和民兵共计2万4000人,各种地面车辆四百馀台、飞机132架,其中新型主战坦克、导弹、飞机已具有国际先进水平。
这不仅仅是一种数字上的变化。随著岁月的增长,中国军队的技术含量不断增加,越来越现代化。当年的小米加步枪、马拉飞机、木壳老式舰船,早已成为人们的回忆;取而代之的,是装甲兵炮兵、超音速新型战机、导弹化自动化舰艇等现代化武器装备。
过去的5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现代化建设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时期,中国军队正在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转变,2005年,全军总员额降至230万,炮兵、装甲兵、防化兵、通信兵等兵种部队在陆军中所占比重明显提高,海军、空军和第二炮兵等高技术军兵种建设得到加强,全军正在“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实现从机械化向信息化的跨越。
英国权威军事评论杂志《简氏防务周刊》评述说:“解放军的战备和作战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尤其在应对台海冲突直接相关的领域,诸如两栖作战、二炮建设和信息战。”这也正如中国政府在《2006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中所表述的那样“维护国家安全统一”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首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