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危机重重?贸易风暴? 世界围剿中国食品安全
日期: 07年07月3期

  本报综合消息(记者 李春雁)7月12日,欧美日等世界各大媒体不约而同报道了一则中国消息。在电视画面上,一家又破又脏的厨房内,一个脏乎乎的大铝盆内,用工业火碱泡著半个脏乎乎的纸箱,旁边一位厨师正在菜板上剁著泡完的纸箱纸,据报道这是正在制作肉包子。这则转自北京电视台的报道,揭露了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东四环附近的这家无照经营包子铺,黑心摊主使用经火碱浸泡的废纸箱做成包子馅,再加上40%的肥猪肉,调制成口味较重的小笼包,每天早晨在街边出售。中国人竟生产如此食品,人们在震惊恶心之馀,再次对中国食品安全产生疑虑重重,欧美等国此前大肆炒作的中国食品不安全论调获得佐证。

  近来,欧美主流媒体连篇累牍炒作有关中国制品或食品不安全的报导,引起风波。比如,来自中国的宠物食品麦麸面非法添加了化学品三聚氰胺,导致许多美国宠物肾衰竭死亡;有品质缺陷的中国轮胎,导致一起致命的交通事故等等。又如,儿童玩具含铅,中国的牙膏含二甘醇等等。近日,中国出口水产品的安全性又遭严重质疑,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6月28日宣布,暂停从中国进口鲶鱼、巴沙鱼、虾、鲮鱼和鳗鱼等五种水产品,直到证明这些产品符合美国的安全标准为止。这些事件在媒体报道后,在美国掀起轩然大波,对中国制造商品,尤其是食品,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据说,美国市场上已出现标有China Free(不含中国元素)的健康食品,不含任何中国原料,竟然成为商家促销产品的卖点。

  面对欧美各国对中国食品不安全的大肆报道,一些专家指明这是一轮新的贸易战手段。有专家指出,年初以来,中美在知识产权和反倾销方面的贸易摩擦增多,两国爆发贸易战的风险增大,现在看来,双方的纠纷仍在升级。中国对美国高达739亿美元贸易顺差(今年上半年数据),这一主要背景被隐到产品安全性问题的背后。而且,当争议涉及到消费者身体健康,在美国方面看来更理直气壮,大义凛然。

  听到食品安全背后的种种,一些国人也群情激愤,为中国食品辩护、反对贸易列强的呼声此起彼伏。但是毋庸讳言,食品安全与其他商品质量问题,确实是中国贸易的一根软肋。在中国国内,食品、药品的安全性并非新问题。大头奶粉、苏丹红鸭蛋、毒大米、用地沟油和洗衣粉炸食品等并不少见,无德商人时常被踢爆,中国人对此早已麻木。

  有识之士指出,过去多年来,中国的出口强势,重要原因是依赖低劳工成本和低价格,质量和安全性并非中国的优势。中国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中国政府从前不及早根治有关弊病,为外界提供了攻击中国的极佳口实。现在爆发的中国食品危机,一是确有部分中国食品品质不佳,中国官方监管不力;二是部分人士在推波助澜甚至大力渲染,将普通的品质问题转变为贸易风暴甚至政治风暴。因此,要破解这个问题,需要从两个方面下手。

  对中国来讲,必须以此为契机,强化产品的安全监管,加大对肇事厂家和失职官员的惩处,建立起良性的、有为的食品监管体系。一些美国专家指出,出现这种状况,在于中国目前正处于剧烈的转型期,这种状况在100年前的美国也发生过。美国后来专门成立了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全面加强了对相关产品的监管。美国的经验,或许对中国有所启迪。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41/46012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