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彬华
在首相安倍晋三的坚持下,日本本届国会会期延长了12天。由于国会延迟闭幕,原定在7月22日举行的参议院选举,被迫顺延至7月29日。参议院选举延迟虽然不是破天荒的事,却是执政党心虚之举。
众所周知,安倍内阁上台以来状况连连,首先是内阁支持率不断下滑,其次是内阁成员丑闻不断,从金屋藏娇、口不择言、不法政治献金,直到农林水产大臣的上吊自杀,不仅暴露了安倍的政治领导能力有限,也说明了安倍内阁的好高骛远。当然,最大的困扰就是内阁支持率跌而不止,加上国民养老金问题再度成为舆论焦点,使执政自民党产生了严重的危机感。
日本国会分参众两院,政治活动重心则偏重众议院。这次参议院选举只改选其半数议席,即使执政党遭到惨败,理论上也不致影响到现政府的安危。事实上,民调不佳必然会动摇安倍的党内领导地位,也会对自民党的政权构成严重威胁。何况这是安倍上台以来的第一次选举,等于是第一次信任投票,若不过关,就没有继续执政的理由了。
安倍原本被认为是日本极端保守派的嫡系传人、少壮派的领军人物。他去年9月上台执政时,所有民意调查都显示他获得极高的期待,当时他的内阁支持率平均超过70%。但奇怪的是,他虽然高举“改革”的旗帜,包括将防卫厅升格为“省”,还立法要进行教育改革,甚至矢言要在3年内修改和平宪法,展示有重建战后日本的决心,但民调反而没有跟著他的指挥剑而起舞,内阁支持率不断下降,从当初的平均70%,下降到目前的30%左右。民调当然不能代替选举投票,但安倍政权不得民心,连传统自民党支持者都开始背离他,这确实是安倍的危机。
安倍上台执政表面风光,扬言要把日本带离战后状态,恢复成为一个“正常国家”。照说,日本选民会对他顶礼膜拜,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因他的民调从第二个月开始就往下掉,不足半年就成了“人气不佳”的政权。原因何在呢?
安倍政权好高骛远,急躁冒进,这是他最大的失败原因。除了政策不被一般国民认可之外,内阁成员良莠不齐,金钱丑闻,舌祸频发,显示安倍首相的领导能力欠佳。安倍上台后,就在去年12月发生行政改革担当大臣佐田玄一郎政治资金丑闻辞职事件;1月又发生厚生劳动大臣柳泽伯夫称女性为“生育机器”的风波;5月发生农林水产大臣松冈利胜上吊自杀事件;6月再发生国防部长久间章生称美国原子弹轰炸日本是“无可奈何的事”的舌祸,使原本就“人气不佳”的安倍内阁更陷入了谷底。
为了缓和不满,应付选举,安倍政府匆忙提出了《公务员制度修正法案》,并强行在国会迅速通过。但法案的通过并不能给安倍政府加分,原因是一般选民都清楚,高级公务员下放或下凡制度一天不改,日本就不可能改变钱权交易的现象。
国防部长久间章生的“原爆”发言,在某种程度上,是讲了日本保守本流的真心话,就是美国的原子弹确实加速了日本的投降。但他显然是选错了时间,也选错了题目。
从安倍即刻批准久间辞职,又史无前例匆忙委任一名女性、安倍的“辅佐官”小池百合子填补空缺来看,他一要给人政治身段柔软的印象;二要给人女性的亲和力,对国内国外,特别是对选战也许能有些许帮助。
不过,安倍内阁给人乌合之众的印象已经成型,要在短期内改变人们的印象,又谈何容易呢?因此,安倍面对选举苦战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