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李春雁)本报在566期报道了《日本老人兴学助教落陷阱 7000万巨款有借无还》一文,在读者中引起巨大反响,很多读者看到报道后向本报编辑部来信来电表达自己对此事的关切,对贪官的愤慨和对松冈的尊敬。应广大读者的要求,本报继续关注此事的发展,并及时报道给读者。据悉,近一段时间以来,刘丽芳不是找藉口不还钱,就是无故不出席调停会,致使此案没有任何实质性进展。现法院在多次做刘丽芳思想工作无效的情况下,已判决对刘丽芳的工资进行强制执行。法院的协查通告已经递交教育部考试中心财务办公室,预计7月开始执行。
据悉,前一阶段由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执行庭法官主持进行了三次调停调解会议,在这三次调停调解会议期间,刘丽芳表现得非常不配合法院的调解工作,甚至在第三次调解会时,无故没有出席。法官在多次做刘丽芳思想工作无效的情况下,判决对刘丽芳的工资进行强制执行。法院的协查通告已经递交教育部考试中心财务办公室,预计7月开始执行。
据松冈先生在北京的代理人分析,从刘丽芳这样藐视法律,不屑于法院对她强制执行的言行,可以看出: 1、贲永中、刘丽芳夫妇早在4年以前(即2003年7月17日海淀区人民法院对刘丽芳强制通知)就可以预料,如果不能从李洪涛的公司拿回资金,归还松冈先生的善款,法院将会对其实行强制手段。而在这4年当中,贲、刘夫妇一直都是以“有言无行”的态度,搪塞法院和松冈先生,一直不向李洪涛及北京京华育缘追讨债务,而自身又自愿承受著法院强制执行的压力,成为一种让人费解的现象,背后的玄机耐人寻味。2、现在的贲永中、刘丽芳夫妇非常清楚司法程序,就现今中国目前的法律规定,其所欠资金不还,法律对其的最大惩处,也是最终的惩处方式,只不过是强制执行其每月的部分工资,而且这样的惩处执行还必须是在保证其正常生活的范围内执行。刘丽芳多次对外宣称:没有任何存款。其实不难想像,一个1996年就拥有私家车的家庭怎么会没有存款,只是为了逃避法院的强制执行早已经将自己的存款转移罢了,所以法院的强制执行也没有给贲、刘夫妇造成多大的压力。3、贲永中、刘丽芳夫妇深知松冈洋明是一位外籍67岁的高龄老人,是不可能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永远为追讨欠款而往返于中日之间的,所以贲永中、刘丽芳夫妇一味拖延将会使得他们成为最终的受益人。
据悉,松冈先生及其代理人、律师等正在向教育部申诉,强烈要求教育部行政复议教育部纪检组织2000年“民事纠纷”的判定。1、要求教育部纪检组织公开2000年“民事纠纷”判定内容以及针对肇事人单耀忠、贲永中的处理意见和结果。2、强烈要求行政复议教育部纪检组织2000年“民事纠纷”的判定,杜绝仅听从贲永中、刘丽芳一面之词的判定依据。
他们说,前一段时间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还一再强调,坚决严惩国家干部利用职务敛财,非法谋取利益的行为。教育部在处理此事件中一再声称,当事人贲永中挪用善款的行为是个人行为,与教育部之间没有关系,但是肇事人贲永中确是利用教育部派驻国外期间,利用职务之便,骗取他人信任,敛财据为己有,给他人造成巨大伤害。为此要求教育部相关主管部门可以执行中央政府的政策,严惩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