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末,泡沫经济(资产通货膨胀)的发生使得黄金消费流行起来。但后来由于日元坚挺,国内黄金价格剧跌,黄金被看做失败的投资。而上世纪90年代后期,购买黄金的动机发生了急剧变化,从为资本受益而购买黄金变成了在困难时期保值。1995年的神户大地震破坏了房地产投资形象,黄金逐渐被视为保值的好资产。上世纪90年代后期,在银行重大倒闭事件不断发生之时,投资者争相购买黄金,其中有一个月黄金进口数量增长了2、3倍之多。在对纸上资产日益怀疑的情况下,投资者们的一部分资产组合被转换成了黄金。
近年来,随著价格剧涨,黄金逐渐被视为可靠的增值资产,从而吸引了房地产基金、套期保值基金、养老金基金等诸多投资机构的关注。在日本,个人购买黄金的主要动机有两个:一个是养老,另一个是遗产继承。养老金是个关键问题。在现行养老金制度不确定的情况下,购买黄金成为长期保持养老金资产价值的选择。尤其是婴儿潮时期出生的那批人,现在基本到了退休年龄,他们制定的养老计划中一般会把一次性拿到的养老金的10%左右投资于黄金,而在65岁退休之后每月兑现1枚金币,保证生活。而购买黄金作为遗产,在分给子孙继承时也比较方便。
在近期所做的一项调查中,300个被调查者中购买黄金的最大理由是黄金不属于任何人的负债,不会成为废纸,占50.9%的比例。而随后的几大理由分别为:套期保值以应对通货膨胀,占41.5%;普遍认可的价值,占35.8%;能获得资本收益,占28.3%;资产组合多样化,占22.6%。
黄金市场细分
日本的黄金市场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部分:高端客户市场大批购买99.99%千克金条,如住友、三菱推出的千两箱中的
高端客户市场
在高端客户市场流行的千两箱用传统珍宝箱包装5个-10个千克金条或者100个-500个
黄金积累计划
黄金积累计划也称为“成本平均计划”,是指客户每月以固定的日元数量购买黄金,金价低时买得多,金价高时买得少,当合同到期时,客户累积的黄金可以兑现,或者以金块、金币形式交付,或者换成黄金首饰。这一计划每月的起点为3000日元,收取1%-2%的手续费,一般为一年期合同,但是客户可以连续购买3年至5年。从长远来看,黄金积累计划被证明是积蓄黄金、控制成本的有效方式。
黄金积累计划的客户为20岁-50岁之间的投资者。对女性客户来说,合同到期后能够转换成黄金首饰是选择计划的一项重要考虑,因此各款式的珠宝商品与黄金饰品质量之间存在竞争。黄金被保存在分配账户或未分配账户上。在分配账户上,若出现订约方倒闭或破产,客户的黄金储备可以受到保护。在未分配账户上,黄金可以被出租,客户会收到少量的固定收入回报,不过黄金并没有受到保护。
黄金积累计划的经营者范围很广,涉及采矿公司(如三菱材料、住友金属采矿),金银机构(如田中、德力),一般贸易公司(如三菱公司、住友公司、三井公司)及期货公司。而商业银行和信用卡公司则在这些批发商的保护下担当黄金积累零售商的角色。
据统计,日本的黄金积累计划每年开立48万个账户,替客户储存了190吨黄金。
交易所期货交易
东京工业品交易所(TOCOM)也是东京黄金期货交易所,是唯一的公共交易所,共有60个期货交易商成员。交易所的黄金交易合同单位为
自2005年11月以来,东京工业品交易所的集中购买影响了国际黄金价格。许多个人投机者将其股市利润转移到黄金期货上,依靠日元对美元贬值a带来的黄金价格高涨之势,赚取了大量利润。
个人投资者想要投资黄金商品期货的话需要找一家在东京工业品交易所有交易资格的期货公司。2005年6月份,许多商品期货交易商开始大量购入黄金。东京工业品交易所金价被抬高,与国际金价相比溢价很大。很多贸易公司参与了东京工业品交易所和海外黄金市场之间的套利活动。在东京工业品交易所进行黄金期货投资需要交纳大约5%的保证金。开始的时候投资者在450美元/盎司的时候买入,在480美元/盎司时卖出,然后再于470美元/盎司买入,490美元/盎司卖出,如此反覆买卖,不断盈利。随著金价不断攀升,交易量持续增加,直至翻倍。东京工业品交易所认为交投过热,应当给予投机泡沫适当的降温,因此提高了原始保证金的比例。有相当部分的客户没有能力缴纳增加的保证金从而平仓。由于东京商品交易所涨跌幅度过大,交易经常中止,致使客户难以离市。因此,交易所的每日波动限度从60日元/克调整为100日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