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下午,深陷“大学生投毒”事件漩涡中的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该校徐海学院学生铊中毒事件的具体情况。此前一天,有媒体报道该校3名在校学生被确认为铊中毒,投毒者系3名受害者的同班同学。由于铊中毒案例十分罕见,此事随即引起外界的强烈关注。
3名大学生铊中毒
6月8日下午,石家庄市中医院接诊一名疑似食物中毒的患者。患者当时面容痛苦,胃疼,双下肢剧通难忍,不能站立行走。患者自诉就读于江苏某高校,5月31日晚与另外3名同学在学校食堂就餐,6月1日与其中2名同学同时出现胸闷、胃疼、恶心呕吐等症状,在当地多家医院求治,均未能诊断出病因。后3人症状加重、情况危急,患者返回石家庄市中医院求治。接诊主任医师吕士君根据患者群体发病的特徵和患者的病史体徵,认为事情紧急重大,迅速召集神经内科和脉管科临床经验丰富的主任医师会诊,初步诊断为重金属铊中毒,并制定了相应的救治方案。血透室医务人员连夜加班为患者做血液灌流和血液透析。医务人员在紧急救治患者的同时迅速向有关部门汇报,并与患者所在学校和其他两名患者家长联系,通报了救治情况,随后其他两名患者赶往北京治疗,赢得了宝贵的治疗时间。
河北省疾控中心对此事件高度关注,接到报告后,一方面迅速与北京疾控中心和江苏省疾控中心联系,通报反馈情况,一方面赶往患者家中进行探望、慰问和疾病调查,于10日凌晨将患者血、尿样送至北京疾控中心检测。北京疾控中心连夜进行标本检测,证实了石家庄市中医院的诊断结果,随后其他两名同学的血尿检测结果也显示为严重的铊中毒。河北省、北京市疾控中心积极为患者联系治疗铊中毒专用药品,以最快的速度将药品送到患者手中,保证及时治疗。铊中毒是罕见的重金属中毒,其毒性仅次于汞中毒,全国发病较少。
在新闻发布会上,矿大副校长王建平介绍说,犯罪嫌疑人常某性格内向,对3名受害人牛某、李某、石某经常在一起玩耍而不理睬自己心存不满,并认为他们歧视自己,遂怀恨在心。5月22日,常某以“非法手段”从外地获取了250克剧毒物质硝酸铊。5月29日下午4时许,常某用注射器向受害人牛某、李某、石某的茶杯中分别注入经过稀释的2毫升硝酸铊,导致了3名受害人铊中毒。
之前有消息称,常某是在3名受害者的饭碗里投毒导致3人中毒。但据江苏省疾控中心副主任朱宝立介绍,他们在3名受害者的茶杯里发现了浓度比较高的铊残留。
铊系通过网络从云南购得
4名当事人就读的徐海学院位于中国矿业大学文昌校区,系中国矿业大学的独立学院,4人均为该院机电与材料工程系的06级学生。由于此事影响较大,该系工作人员拒绝透露几名学生的具体情况。据矿大一名大四同学透露,该消息一直被校方严密封锁,他们也是从网上获悉此事的。
作为一种剧毒物质,普通人要想获得铊难度较大。一般情况下,通过正规渠道购买铊,必须要单位开证明,还要有销售登记。因此外界猜测常某有可能是从学校的实验室获得这种剧毒物质的,但矿大宣传部宣传科的人士坚决否定了这种可能性。
在下午的发布会上,校方也就此表示,曾经召集设备处及各实验室负责人开会,查明校内剧毒化学品使用与管理情况,并逐一签字确认。
据徐州市公安局的消息,常某是通过网络从云南省购得这种剧毒物质的。但对于如何购买和收货,接受采访的工作人员知之甚少。
目前,在石家庄中医院接受治疗的牛某已经可以下地走路、进食少量流食。在北京朝阳医院接受治疗的石某、李某体内铊毒素已有9成排出,预计两三周后可出院。